——访西安蓝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宏
文/冯莉莉
题记:整合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崭新理念。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获得整体的最优。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把创业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解决好,把一切创业资源都备足。创业关键的一点在于资源整合。
科技型创业企业,虽然其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其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客观上必然有诸多弱点,迫切需要通过各种策略整合外部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发展壮大。因此资源整合的原则不仅是创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在创业中借势发展,巧用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重要方法。
初见王亚宏,给人的感觉低调而严谨,而当打开话匣子,王亚宏阳光而健康的个性特点便表露无遗。他不像有的创业者诉苦或夸耀;他只对外传递出一个信息:我一直在创业的路上。虽然艰辛而曲折,却不肯停下追梦的脚步。
自我实现始于创业
王亚宏高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没过多久,就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而下岗,后来虽然找了其他工作,可王亚宏却觉得很清闲。他想,年轻人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必须做有意义的事。于是,创业的念头自然而然萌发了。打定主意创业后,王亚宏开始找项目,生物专业毕业的他敏感地意识到生物领域将在未来成为新兴行业,通过对专业的了解和市场的调查,王亚宏把眼光聚焦在了多肽合成上。
于是,王亚宏倾尽所有积蓄开始创业,经过几年筹划,2004年,蓝晶生物科技——这个致力于多肽系列产品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等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高科技企业诞生了,公司主要从事高纯生物活性多肽系列试剂的规模化合成、修饰和制备,多肽原料药、多肽库产品、保护性氨基酸、固相合成树脂、合成试剂等产品的生产,提供多肽(多肽药用原料)客户定制合成服务和药品报批服务,建立了可以同时进行多条多肽并行合成的现代化快速生产线及配套的质量控制、纯化设备及相关生产车间。
创业之初的艰难让王亚宏记忆犹新:“那时候,身上已经没钱了,实在找不到亲朋好友借钱了。那个冬天,我在街道上打投币电话借钱,最后,终于有个朋友答应借钱。”那一刻,虽然冰天雪地,但王亚宏的心里充满了暖意……是这些短暂却重要的情感暖流,支撑着王亚宏坚定于创业之路,开始自我实现之旅。
经过几年打磨,从申请专利到资金到位,王亚宏完成了公司的初步框架。公司的产品由于成本低、质量好,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受到广泛的好评。王亚宏进一步希望能把产品从国内市场推向海外。
资源整合聚合能量
资源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创业者整合资源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王亚宏将有限的资金都投入了创业,但显然,这对一个所谓“富人玩的行业”来说远远不够,于是,整合高校和多方资源成为王亚宏创业制胜的法宝。
做多肽合成的研发,需要一些昂贵的实验设备,这对于蓝晶生物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实在难以企及。没有好的实验设备,小公司怎么搞研发?王亚宏想到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把科研开发放在首位,”王亚宏说。于是,公司与西安多个高校共同建立实验室,使用他们的仪器资源来共同从事科研开发,这样,既节省了研发成本,也有利于新产品更快更好地推出。
其实,与高校合作并不仅限于在仪器的使用上,更主要是在人力资源和技术领域的有效开发。高校拥有众多的专业人才,包括一些权威博导,他们在技术研发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性,王亚宏经常抽空与他们探讨科研上的问题。虽然王亚宏对有些深奥的问题并不太懂,但他一定会记在心上,回家之后查阅资料,彻夜研读,深入理解问题,等下次再和教授们探讨时就会收益匪浅,而教授们也容易得到新的启发。从这个层面上说,王亚宏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分享将人脉资源有效整合产生的巨大生产能量,给蓝晶生物带来了企业的高速健康发展机遇。
公司负责市场和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而高校有试验条件和设备,有先进的理论知识,负责产品的研发。王亚宏认为,对小企业来说,这是较为理想的产品研发方式。
企业寻求高校合作技术创新,是行为目标不同的两类组织之间寻求优势互补情况下的理性选择,是高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要素占有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一项技术创新过程的行为。就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发挥企业对市场需求熟悉、开发转化应用能力强的优势,而且可以发挥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优势、项目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同时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知识聚集的优势,减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的投入,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就高校而言,不仅可以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研究领域高精深的优势,而且可以克服高校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重视成果水平领先而忽视转化和产业化的状况等弱点,最终减少、降低项目的技术创新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将不同行为目标的组织通过技术创新合作融为一体,可以互相抵消技术创新中的大多数风险。
可见,企业整合高校资源的合作技术创新行为,是加快技术创新过程,抢抓市场机遇,促进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
成果成为创新驱动
仅仅四五年的时间,蓝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据ISO9001:2000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了一系列的多肽合成制备流程和管理制度,对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质量跟踪。公司独立设计安装了可以同时进行多条多肽并行合成的现代化快速规模化生产线,可以极大地降低多肽合成的综合成本,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等进口分析、制备和检测仪器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每个交付产品100%合格。
蓝晶生物凭借领先的技术、成本和质量管理优势,已经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近万条各种序列的多肽产品、PNA、抗体产品等,目前公司与国内的许多高校、科研机构、药业集团也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其项目开发和多肽药物系列科研课题的推进。 由公司科研人员开发的创新型多肽快速合成制备工艺平台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利用此专利平台可以快速低成本规模化地制备高纯度多肽。技术与在国际最顶尖的技术同步,而成本更是比国外低50%以上,该项目被国家科技部评审通过并被列为200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也得到西安市科技局生物医药重大专项的支持。
经过几年技术积累和和高校老师的合作,蓝晶生物积累并具有了从固相合成微载体,保护性氨基酸,多肽药物设计和修饰,多肽微波快速规模合成和制备,生物活性多肽系列产品等上下游产业链产品的快速开发能力和技术,研发有超过400种核心多肽产品,公司产品和服务已经进入欧美、台湾,韩国,日本,以色列等的国际市场,公司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
谈到此番创业,王亚宏认为,偏执是一种精神,创业者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早过而立之年的王亚宏至今没有成家,他坦言,创业占用了他所有的精力和资源,这么多年,一直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许,对于王亚宏而言,他将创业当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打算用他人生的黄金时间打造一个生物科技行业的奇迹。
从蓝晶生物科技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如果单纯由企业来研发产品,规模小,人员少,资金少,而且设备昂贵、周期长、效率慢,等到产品出来,很可能已经错过了市场销售的最佳时期。而企业的人员必须专注于市场,研究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把精力放在客户、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身上;如果像教师、学生那样把重点放在了理论上,很多情况下只是“纸上谈兵”,做的是理论文章,最后造成实验室的东西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造成企业产品的功亏一篑。技术及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及快速开发能力是小企业以速度迎击规模的有效方式。
点评
做聪明的创业者
一直感觉王亚宏在创业者群体里显得心态很年轻,擅长寻找不同的方法发展企业。虽然蓝晶还刚刚开始,但王亚宏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和路径打通企业的成长之路,他很善于学习,向知识和别人学习,也很擅长利用身边的资源为企业发展铺就道路。也许,这就是所谓聪明的创业者吧。有了变通的思维方式,蓝晶的明天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