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融资贷款>企业报道>正文
企业报道

技术拆分助推企业腾飞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9 16:49

——访西安华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建中
文/冯莉莉
题记: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和产业化。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往往能实现技术领先;但由于重技术、轻市场,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又往往表现得与市场有一定距离,产业化能力很难跟得上。在传统的研发体制下,企业研发人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常常会止步于实验室,不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加上技术创新与研发对企业而言投入高、周期长,需要长时间占用大量资金,因而在创新技术不能实现产业化时,预期的商业目标也就无法完成。将原有的整块技术拆分成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方法,是高科技企业值得尝试的一种发展方式,这在华捷科技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应验。

西安华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创业之初也走过一段弯路,在不断进行研发创新的同时却找不到在市场的突破口;而技术拆分这一法则让华捷不仅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出口,更让华捷自此走上了腾飞之路。
8年前,尽管西北纺院的一再挽留,高建中还是带着自己研制成功的专利项目和一脑袋设想离开了高校,准备在纳米材料领域大施拳脚。因为,经过考察他发现,一味在高校里研究新技术的价值有限,必须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才能显现其重要价值,而高新区可以释放自己积蓄已久的创新能量。
屈指一算,西安华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已经历了8年的风风雨雨。成立于2000年2月的西安华捷,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光电子孵化基地,是以科研、生产、经营功能性科技纺织材料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经济实体,是西安青年科技人才首批创业计划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华捷科技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研发出防静电、防微波电磁波、防晒、环保“一水净”、阻燃等面料,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环保“一水净”产品系列,以环保、节能等神奇功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掀起了纺织服装业的一次革命。公司利用纳米粒子材料研发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多功能纺织面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在纺织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强烈轰动。
技术拆分让企业焕发生机
2000年之前,董事长高建中一直在大学校园做科研及教学工作,从未离开过。2000年,高建中拿出所有家当办起了公司。创业之初,除了一间由西安市政府提供的3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50万元的青年创业启动资金,再没有其他的物质支撑了。万幸的是,他还有技术。这些技术在多年以后为公司带来了巨大财富;而在此前,却只能躺在实验室里和高建中一起面对企业生存的考验。
在企业最艰难的创业初期,从一个高校科研人员变成企业管理者的高建中,在经营管理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当时,让公司活下去是他面临最现实的问题。“那时候,终于知道市场需要的不是复杂的技术,而是能实实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我将复杂的技术拆分,更多地考虑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感受,考虑技术的产业化前景,而不是唯技术论,公司的状况很快得到好转。”高建中谈到此处,感慨万分。
从行业源头做起,用一种技术发展多个产品成为高建中发展企业的有效方法。2000年7月,当“高科技防紫外线、防电滋波辐射服装产品”研发出来投放进市场,媒体向外界广泛提供一个信息——“纳米首次运用于服装界”,于是一股科技旋风刮进了服装界。随着人们对电磁污染危害认识的增强,一张张订单飞向华捷科技,受到电磁波威胁较大的电视台、研究所及联通西安分公司等都与华捷科技建立了合作关系,后来,中国石油等也为华捷科技的功能产品而大“掏腰包”,这为华捷科技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00年,华捷科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通过了西安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和西安市新产品鉴定,认定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防微波防静电远红外多功能精纺面料在 2005年5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轻纺办授予“防护面料专家”称号。同年该产品又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华捷公司成立之初,人员不足、资金缺乏等困难重重,自然不必细说;但是华捷科技能走出困境,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高新区这片热土。正如高建中所说,公司起步阶段,高新区创业园并没有因为公司效益尚未显现而轻视华捷,相反将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华捷科技。公司缺乏流动资金,创业园本着扶持企业发展的宗旨,给企业减缓房租,为公司减轻了资金方面的压力。创业园的工作人员不时走访华捷科技,询问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孵化企业快速成长。

借助院士力量自主创新
2005年,在西安高新区启动“百名院士创新创业工程”之后,高新区创业园积极为华捷科技与院士之间合作牵线搭桥,华捷科技成了幸运儿。2005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静电、电磁防护专家刘尚合与华捷科技共同研发静电、电磁波防护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刘尚合是静电防护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国内率先倡导和开展了静电安全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解决了“静电幽魔”的世界难题。刘尚合建议高建中要多培养几位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使自己从技术管理一肩挑的现状转变过来,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此,高建中非常认可,他说:“刘院士的到来,为公司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高新技术,还有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众多资源,为公司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初到高新区,手中只有一种专利产品;历时8年,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专利产品——目前,华捷科技已经拥有多个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包括纳米复合吸波纤维材料、纳米吸波复合涂料、HJUV-A纳米防晒整理剂、纳米吸波橡胶材料、纳米吸波塑料材料以及最新申请的纳米复合一水净纺织品抗油拒水防晒多功能整理剂等。其中,纳米复合吸波纤维材料可使高频电磁波强度减少28分贝,具有永久抗静电功能,不受洗涤影响,穿着舒适,填补了国内空白。至于“纳米复合‘一水净’纺织品抗油拒水防晒多功能整理剂”,这种“拒水”概念与传统“防水”在科技上截然不同:“拒水”是根据荷叶效应原理,使纺织物具有液态水不容易通过、气态水可以通过的特性,制作的衣服穿着舒适、透气、透湿,有媒体称之为服装界的一场革命。高建中透露,“纳米吸波复合涂料”的研制成功,将会在军事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对于研发出来的这些专利产品,高建中如数家珍,他说:“我现在将尽全力推进产品的产业化。只有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企业才能发展。”
“不管理的管理,就是我的管理之道,”高建中说,公司员工素质高,都是博士、硕士或教授,高素质的人,其自觉性较强,而且他们都有一定的任务,靠启动自我管理模式,激发大家的创造性;所以,我放在管理上的精力并不多,可以专心搞科研。”
用专利技术打造“中国新材料研发产业基地”
在华捷公司的入口,最醒目的地方写着“科技改变世界”,这是高建中一路走来的动力所在。“能把自己的发明、研究用起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我的研究成果是我最高兴的事情。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实实在在的。”回首这些年,高建中十分欣慰。
现在华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研发的场地已经从最初的30平方米变成了2000平方米,防水、防静电技术用到了全国武警消防人员的迷彩特勤装备上,防锈技术解决了我国将军军服军销及帽檐花的变色生锈等问题。“今年我们的产值应该能有1.5亿元。”在高建中的带领下,华捷科技经过5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具有生产优质无静电产品资质的单位,并“获得陕西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称号。中国服装协会也将依托华捷科技组成中国功能性服装研发产业基地,成为中国唯一的功能性纺织基地。
趁着华捷科技强劲的势头,高建中又在向新的课题迈进,正如他所说:“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一定要不断创新,停滞不前就是倒退。”在未来几年内,高建中计划将公司分别按纺织品功能材料、环保建筑功能材料和军事功能材料3个方向齐头并进新材料领域,向建立“中国新材料研发产业基地”的目标奋力前进。
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的严重弊病就是技术与市场的脱节。技术人员始终抱着“最先进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的片面想法,很少考虑该技术是否符合消费者口味、怎样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是否能被市场所接受等。
然而,市场是由卖方与买方共同构建的一个价值交易平台,相互之间既有选择又有合作,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相互间对价值的认同之上;因此,无论企业或消费者,只要一方对交易的价值不予认同,这种交易就无法进行。这就告诉我们的企业,必须提供消费者能够认同的产品或服务,否则就会失去你的市场。技术创新要力戒主观臆断,而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新技术的创新与新产品的推出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即技术创新可适度先于市场的需求,但新产品的推出则应保持与市场需求同步。
点评
换个角度思考
相信有很多企业正处在华捷创业初期找不着北的局面里,纵然手里有着相当好的技术却不能把他转化成能够创造出市场价值的产品,很多企业在此时走上了绝路,但是华捷没有,华捷设身处地地站在了市场的角度,转换了思想观念去思考问题所在。痛定思痛之后,华捷获得了新生,或许,这为所有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的范本,有时,换个角度思考,前面是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