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融资贷款>企业报道>正文
企业报道

视觉AI创新垃圾分类,为创业园这家企业点赞!

来源:创新创业西高新发布时间:2019-08-13 16:10

还有半个多月,

西安人就要正式开始垃圾分类了,

就问你们慌不慌?

啥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不知道大家分清了么?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提高,生活垃圾给环境治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为了还城市一片蓝天白云,还自然以绿水青山。西安市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工作,最大力度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创业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展板、园区办公室、宣传栏、食堂等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同时,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垃圾分类专项培训活动。

一直以来,创业园秉持“服务”初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落地高新,助力创业项目、创业成果在高新区遍地开花。这些创业者在创业的同时,不忘关注社会发展,用自己的专业和实力“反哺”社会,譬如在近期大热的垃圾分类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创新力量。前段时间陕西卫视上播出、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视觉AI垃圾分类系统就是创业园企业西安咏圣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咏圣达”)研发的创新作品。

 

咏圣达研发的这款视觉AI垃圾分类系统将垃圾分类与视觉AI进行了结合。项目发起人高圣哲说:“项目发起最初,我们是期望通过加强人机互动,推动垃圾分类项目的实施落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难点很多,目前我们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完善2.0版本,主要是通过人机互动来帮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为垃圾分类出一份力。

 视觉AI致力于成为 

 市民的“眼睛”和“大脑”

咏圣达位于高新区创业园瞪羚谷,是一个强调团结、平等、互助的年轻团队。公司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算法,以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和智慧安防为主要应用场景,提供给客户开放的算法解决方案。为多种视觉终端设备赋予人工智能,让它们具有感知、交互,理解到决策的能力,在杭州、深圳、北京、银川以及西安软件新城等地都有客户。

说起这个视觉AI?不妨听小创科普下,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光学、机械等多个领域,机器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通过计算机摄取图像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实现人眼视觉的延伸。

作为光电技术应用的一个特定领域,机器视觉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行业。随着工业4.0浪潮袭来,机器视觉会摆脱最初“辅助工具”的地位成为生产系统的“眼睛”与“大脑”

垃圾分类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小事,但这件我们认为的小事正在威胁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咏圣达创始人高圣哲说:“视觉AI垃圾分类系统原本是要通过AI技术来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但由于技术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系统能通过人机互动帮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有效培养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系统包含交互显示系统与智能垃圾识别摄像头,通过对人们手中垃圾进行识别并引导正确投放。首先智能垃圾识别摄像头对人们的垃圾进行拍摄,根据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种类进行精准识别,并将信息发送给交互显示系统,在电子屏幕上以文字形式反馈给人们,再通过动画引导正确投放。

 垃圾分类领域的创新创业 

是一件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事 

西安市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操作环节。在这其中,要说垃圾分类落实的难点,关键还在于投放阶段,只有保障好投放阶段的准确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才能稳步推进投放阶段的关键在于每一位市民,而架在市民和垃圾分类之间最大的障碍——则是习惯

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很多情况下,习惯对行为有着决定性影响。全国各地在开展垃圾分类各项宣教工作,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引导市民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只有当分类投放垃圾成为所有市民的一种习惯行为,垃圾分类才能成为长效性机制,成为一件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好事

咏圣达能够在垃圾分类推行初期阶段,关注垃圾分类并勇于创新,将垃圾分类同公司擅长的视觉AI技术结合,让视觉AI 成为推进垃圾分类进展的助力器,不仅体现了创业者希望通过知识和技术来改变我们生活的创新精神,还体现了创业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参与社会进步的主人翁思想。虽然深知技术难以短时攻克,但在参与垃圾分类和创新创业激情的推动下,他们愿意去尝试。

项目启动两周后,视觉AI垃圾分类系统初步成型,并在新城区西一路社区垃圾分类体验馆进行了实践投放应用,当场引发广大市民的围观热议,并被陕西卫视播放报道。咏圣达创始人告诉小创,系统目前支持纸杯、手纸、纸箱、废纸盒、易拉罐、笔、电池、瓶子、快递饭盒、办公用纸和零食袋等近20种垃圾种类的高精度识别,识别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对于能够满足需求的某些特定场所区域,如科技馆、博物馆、体验馆、商场等场所都可以引进使用,现已接到一些订单。

虽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高圣哲告诉小创,在系统落地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视觉AI系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现阶段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其中针对系统使用场景的多样复杂化,即不同场景的光线不同,直接导致系统的识别精准度降低这一问题,初步设想是加载LED灯,进而避免环境光线对识别的影响,增强系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据介绍,视觉AI垃圾分类系统2.0版本将聚焦宣教系统,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通过宣讲,吸引市民互动,提高人的参与性。结合实际投放情况,系统将设置三个摄像头,扩大筛选范围,同时指导多人进行垃圾投放。另外,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结合也可能是下一步改进的方向,从而全面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管理。

 理想虽然丰满,现实也很残酷 

说干就干是咏圣达项目团队的一个特质,从起初萌生视觉AI+垃圾分类的想法,到向创业园负责垃圾分类人员咨询垃圾分类政策,再到系统开发,前后历时两个星期。高圣哲说:“作为一个创业小团队,考虑到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有进行太多的前期调研,但是我们总有一股创新激情,再加上之前项目的积累以及关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整个项目处于一边推进,一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的状态。前期的准备不充分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和及时性,他们选择在探索中前进。即使最后是最坏的结果——做不成,但是这期间积累的经验,对于之后的项目开展是宝贵的资源,也是一次探路。”

实践不同于理论的理想状态,实践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高圣哲称,视觉AI最初的设想是广范围全领域的落地投放,但是研发和落地实验中发现很多技术要求有待突破,目前主要集中于宣传和教育,例如在政务大厅播放视频,商场和人们进行互动垃圾分类投放,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垃圾种类设置投放于特定场景领域等

虽然目前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中,但是毫无疑问,AI视觉对于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引导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进行分类投放,及时宣传政府相关政策,逐步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都具有积极意义

长远来看,随着视觉AI垃圾分类系统不断完善,精准度不断提高,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可用于未来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垃圾分类全流程监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各环节运营效率。

作为一名西安人,高圣哲在美国结束学业后决定回乡创业。谈及公司落户高新区瞪羚谷,高圣哲表示,一方面是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人才资源优势凸显,能够降低公司人才招聘成本;另一方面是考虑到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无论是房租补贴、税收减免、水电等政策优惠,还是“最多跑一次”的工商税务业务办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创业公司的负担,是创业者的不二之选。

经过两年发展,公司目前共有13人,员工专业涉及工程学、光学、地图测绘等,主要从事AI算法联合技术。对于公司未来发展,高圣哲表示,公司目前处于基础发展期,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公司的项目和产品,不断调整算法,掌握并改造更多的模型,通过视觉识别让机器进行更深度地学习,实现更高精度的视觉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