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艰辛的,创业之路更是漫长的。2010年,教授崔亚丽怀着将其多年潜心研究的纳米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梦想,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的专业服务机构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成长。
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性,给崔亚丽的创业带来更多的艰辛和考验。7年风雨,她自主研发的新型磁性复合微粒-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相关产品逐一获得医疗器械许可证,陆续进入市场,企业经过漫长的投入期,终于迎来收获的曙光。
从象牙塔里走出的企业家
在创业之前,崔亚丽的人生几乎都在高校中度过。她在交大读博士,研究课题为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后到陕西师范大学工作,再辗转到西北大学工作。在工作期间,崔亚丽一直没有丢掉最初自己的研究课题,潜心研究,致力于这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010年前后,崔亚丽经过多年积累,其研究平台的产品有了雏形,几个科研试剂盒产品还有了买家。崔亚丽十分激动,并且发现与做教授发表论文相比,她更喜欢这种做产品的感觉。“我就是喜欢做产品,喜欢把自己的原创技术转变为产品,为人们带来改变的感觉。”已经是二级教授、省突出贡献专家的崔亚丽,决定创业,将她十余年研制世界首创的新型磁性复合微粒-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相关产品推向临床诊断市场,同时也将自己人生的主战场转向了做企业这个全新的课题。
角色转变,远比想象的艰难。科技成果从书本的理论中,走向生产线,最终成为商品,其中的复杂与艰辛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巨大的挑战。当时的崔亚丽,没有任何经营经验,她在纳米医学材料的专业领域是一个“战功赫赫”的专家,但在经营企业面前却是一个完全的新手,诸多挑战正在前方等待。
创业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启动资金。崔亚丽要好的朋友,成了她公司的早期股东。拿着筹集来的500万,她开始建厂房、做研发。2010年,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致力于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药领域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将纳微米磁性复合微粒系列产品推广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磁导靶向给药治疗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和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理论到实践,崔亚丽经常面对许多困难。在金磁生物研发生产的产品中,磁定量免疫分析系统的生产要求较高,国内无法满足。本着精益求精的一贯原则,崔亚丽将目光投向国际的合作方。那段时间,她奔波于欧美国家。经过多次交流,最终和美国一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且经过两年的磨合,磁定量免疫分析系统在国内拿到了注册证。该系统是国内首家进行磁定量检测的系统,其检测结果与进口大型仪器达到一致。
崔亚丽至今还记得,在和美国一家企业负责人沟通时,被一个商务英语词汇卡住的经历。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崔亚丽在背后付出了更大的努力。自从投入到创业之中,崔亚丽就仿佛一个旋转起来的陀螺,她说自己“一切都是从头做起”。从发表文章,到熟悉药品器械申报的法规、要求,到组建企业的流程细节,再到产品销售的商业模式、企业发展融资战略,崔亚丽逐步实现从一个教授到一个企业家的转变。
笑对创业艰难
GoldMag -金磁微粒的开发填补了国内创新型磁性微粒研发及产业化的空白,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肿瘤的磁导靶向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产品性能在抗体/蛋白固定化容量高于国外产品4-6倍的前提下,价格仅为它们的50%-70%,真正实现磁性微粒产品的优质化、国产化。
但医疗器械产品的转化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工程。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初创的第一阶段,崔亚丽就要求大家奔着最高端的项目去做———由国家局批准的三类医疗器械,而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虽然开始的过程比较难一些,但熟悉了懂了,以后的二类、一类的研发、生产、设备、企划都会比较顺利。”
高要求实现的保障是高成本。不到3年,早期投入的资金就烧完了。2013年,金磁生物完成第二轮融资,火炬创投为企业投了1000万。
医疗器械步入市场,首先要拿到许可证。在许可证之前,有着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从研发到小试,再到技术验证、注册检验、临床试验,准备注册材料,申报、技术评审,这个周期最少也需2年。这个周期中,耗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资金和精力。
崔亚丽奔波于各地之间,为项目的申报、为企业的融资而忙碌。她说,有时一天要跑很多个地方,面对很多不同的投资人不厌其烦的讲项目。“有时晚上躺在床上,想到企业投入这么多钱,带着这么多人的信任,想一想压力挺大的。”崔亚丽笑言,虽然也感到创业路上的孤独和艰难,但是,她从未想过退缩,她相信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也相信金磁生物的未来。
2015年,金磁生物再次融资。此次投资机构为国内的早期风投。“虽然金磁生物一直没有盈利,可我们的原创技术是被广泛认可的,企业发展在行业内的关注度也是比较高的。”崔亚丽介绍,由于金磁生物的技术具有独一性,因此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因而一再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产品自信源于技术实力
从最初开始,金磁生物就将目光放的长远,从需要国家审批的三类医疗器械开始做起。这源于崔亚丽对其自主研发的GoldMag -金磁微粒的自信。
金磁生物利用具有中美发明专利的GoldMag -金磁微粒作为载体,研发出国内首创的PCR金磁微粒层析法,该方法学于2012年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作为基因检测领域的突破创新技术,这种方法从材料的制备到检测方法的建立,已获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
2014年,国家药监局开通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的申报通道,解决医疗器械审批的拥堵问题,同时促进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对申报该通道的医疗器械有三方面的要求:具有发明专利的原创技术、具有创新性原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此时,金磁生物的利用PCR-金磁微粒层析法开发的MTHFR 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接近研发完成,产品创新度很高。“具有技术独一性。”崔亚丽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冲一下。
酒香不怕巷子深。2015年传来好消息,由金磁生物自主研发的MTHFR 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如愿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不仅是陕西省唯一一家,也是西北地区的唯一一家。
据崔亚丽介绍,MTHFR 677T等位基因突变导致MTHFR活力降低,引起叶酸代谢障碍,体内5-甲基四氢叶酸水平减少,继而引发高同型半胱氨酸、低S-腺苷甲硫氨酸血症,从而导致出生缺陷、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使用MTH-FR 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可有效预知体内叶酸代谢能力,根据个人基因型不同,进行合理补充叶酸,从根本上预防出生缺陷、心脑血管、肿瘤、慢性肾病的发生。并且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全血或者DNA作为模板,PCR扩增后,一步加样本,2-5分钟出结果,判读简单易懂。
MTHFR 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获证,无疑为崔亚丽注入一剂强心剂。她带领金磁生物加快了产品的许可证申报进程。从2015年开始,金磁生物迎来了它的获证时期。截至目前,金磁生物已收获了两个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十个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同时还有三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金磁生物的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走向市场 迎来春天
2017年,金磁生物开始谋划面向市场的发展战略。从获证到量产,仍然还需一个过程。“要上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工艺还需要做一些调整。符合标准的生产线也需要建设。”崔亚丽表示,今后的一段时间,金磁生物面临“再创新”的阶段,近期,公司的重点工作就是改进工艺、实现规模量产。
预计今年下半年,MTHFR 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将批量上市。同时,金磁生物的销售团队也组建起来。目前,金磁生物的产品逐步进入各家医院,2017年也许就成为金磁生物迎来了投入与回报的分界线。
崔亚丽介绍,在原有的技术平台上,今后不仅局限于现有的产品开发,她还计划结合互联网,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金磁生物还致力于将产品升级,体积做小。“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像测血糖一样的方便。”崔亚丽表示,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检测,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检测,为慢性病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该领域长期被西门子、罗氏、雅培等海外进口品牌“卡住脖子”。崔亚丽直言,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陕西地区,对于医疗器械下细分的体外诊断行业,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政策支持。“尤其是在种子期阶段的支持,对企业而言非常宝贵。”
从2010年创业至今,崔亚丽和她的金磁生物越走越远,前景越来越清晰。崔亚丽说,她希望金磁生物做强做大,做出影响力。如同过去的7年一样,有再多再大的困难她也不曾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