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平主导研发的新材料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年,李建平从西安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涡轮新材料专业硕士毕业,被分配在一所兵器系统高校任教,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李建平开始了对发动机活塞新型材料的研究。
2004年,李建平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从英国归来。在国外的这段时间,李建平心里一直装着这个项目,看到国外先进的产品,李建平心想:何时我国的产品能用上自己研发生产的新材料?
2007年,年近50的李建平创办西安康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他研发多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2009年,在建国6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某陆军重点装备的发动机活塞器件,采用的正是康博新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性能铝镁基复合新材料。
数十年专注于“十项全能”新材料的研发
日前,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康博新材料的“高性能多尺度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个项目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做了,近30年的努力终于将我的愿望变成现实。”李建平对记者说道。自从他工作任教以来,就将精力专注于高性能铝镁基复合材料的研发,这种新型材料被应用于军用装备的发动机活塞上。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动力核心,而活塞则是发动机中跳动的“心脏”。李建平介绍,军用装备先进发动机对活塞材料的要求很高。“必须经得起严酷、恶劣、耐高温、磨损、腐蚀、低膨胀等多种残酷的条件考验。”一般材料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此前我国相应产品一直国外进口,但随时面临被“掐了脖子”的风险。
而李建平所研发的新型材料可以说是正是这么一个“十项全能”的选手。
在十多年的研究后,这一项目从理论和实验室结果而言,技术的各个环节都已经打通,可要直接运用到产品上,路还很长。在国外,李建平了解到同类产品的应用已经成熟,一种使命感让他动力倍增。回国后,李建平更加投入地进行科研攻关。
从实验室的成品到生产线的产品,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我不愿我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让它应用到实际之中,改变我们的生活。”李建平不甘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仅是停留在纸面。
2007年,一次契机出现在李建平面前。
为了给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仪式做准备,一批原计划采用进口部件的装备,需要替换为自主研发的产品,而该部件正是采用李建平所研究的新型材料制成。这一科研项目倍受重视,如果抓住这次机会,那么李建平的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将获得更多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2007年,李建平创办康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他将企业设立在西安留学生创业园,并得到了创业园的大力支持。在这里,康博新材料实现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新型材料规模化 应用指日可待
能够参与建国60周年阅兵式,对于任何单位和机构而言都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毫无疑问,这个任务吸引了多个单位来竞争。其中不乏大企业、研究所。李建平知道这个机会稍纵即逝,他志在必得。“我在有关领导面前拍了胸脯,确保能完成这个任务。”
虽然任务仍然时间紧、担子重,但前期多年的研发为康博打下坚实基础。仅用时一年多,李建平带领企业团队,在学校基础科研平台的优势配合下,生产出了符合各项要求的产品。经历了严酷的对比试验后,康博新材料的产品一次成功,力压其他单位的同类产品。最终成功应用在阅兵仪式上。
借助这次契机,高性能铝镁基复合材料实现了真正的转化,被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上。
伴随着“十三五”的全面开局,新材料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十三五发展计划中,陕西省明确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这项技术如果有好的生产条件,对经济贡献很大。”李建平介绍,原有的发动机热膨胀系数大,活塞的间隙不能太小,否则拉缸,这会直接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或者自行熄火等故障。而间隙太大又会出现燃烧不充分的问题。采用铝镁基合金复合材料的活塞热膨胀系数小,既省油又环保。经过近30年的积累,这项技术的专利涵盖了从材料到工艺、再到产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链。
李建平告诉记者,康博新材料所研发生产的该新型材料,属军民通用产品。高性能铝镁合金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大的产业形势下,康博正在向民用领域进军。
早在2010年,康博新材料就已经开始拓展民用市场。而今,政府层面的支持,让康博新材料和大企业合作不再高不可攀。康博新材料技术的实力,令其倍受关注。
“陕汽、比亚迪等民用汽车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车都可以应用这个产品,新型材料的轻便也会弥补电动汽车电池重量大的不足。”李建平介绍,康博新材料和几家大型汽车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尤其是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后,康博新材料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李建平拓宽了产品领域,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不仅在给江林汽车、奇瑞汽车做配套部件,陕汽集团的一款新型军用越野车也正在试用十余个零部件,试用后将会有更大的需求。”
明年,康博新材料将在民用市场上有大动作。李建平说,目前军品市场仍占公司市场总份额的60%———70%,而再过两年,这个比例将会倒过来,高端的民用市场则成为康博新材料的重点方向。
在市场机遇井喷时,康博新材料的产能已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作为西安留学生创业园孵化培育出的企业,李建平决定,将新的生产场地放在高新区新材料园。他希望将康博新材料做成国内铝镁基复合材料研究应用最好的企业,让这项技术得到规模化的应用。
采访后记
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的一项技术,最终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样一项复杂艰难的事业因执着而变为现实。“产学研用这个链条整体贯通结合,真的很难。如今我把它走通了,不是因为我多么聪明,而是我够坚持,同时也幸运地抓住了难得一次机会。”李建平如是说。
李建平坦言,自己是工厂职工出身,恢复高考后步入高校。因此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有着执着的情愫,认为科技成果一定要对实际生产效率提升发挥作用,给国民经济做出贡献才有意义,才能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
从求学、教学,再到创办公司、转化成果,李建平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高性能铝镁复合材料技术”的研发攻关及应用实践。他在年近50岁时才开始创办公司,到如今已经年近花甲。这样的决定和做法在常人看来难度很大,但李建平用自己对项目成功转化的执着让其成为现实。李建平说,他在人们认为已经可以安稳养老的岁月,却脱离体制,转变角色,去办企业、去开拓市场,最初总有些抹不开面子。然而“没多久也就习惯了,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事情。”
耗费30年在一件事上,30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李建平感到很满足:“能做好一件事,就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