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融资贷款>企业报道>正文
企业报道

新通药物:对药物研发的坚持造就成功

来源:发布时间:2013-12-05 15:16

2013年10月25日,高新区企业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举行了一场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用时不过一个小时,却意义非常——该公司研制的肝靶向化学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简称帕拉德福韦),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正式进入临床研究。它不仅是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新药,其研制成功也标志着我国肝靶向新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这一消息立刻激起媒体关注的高潮。新闻联播、中国日报、科技日报、陕西日报、中国医药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媒体都对此进行报道。一时间,新通药物被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如何可以克服重重困难,在新药研发上取得如此巨大成功?

 

肝靶向药物重大突破 集中于肝部释放药物

何为肝靶向?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张生勇的话讲,就相当于导弹上的精确制导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希望药物能像导弹一样直达目标,在肝部集中释放,而不是在传送过程中被人体其它部位吸收。”

“肝病有它的特点。”西安新通药物公司研发部合成室主任李旭告诉记者,肝病类药物的用药周期长,同时药物的肾毒性强,“长时间服用对人体的其他脏器也会造成损伤。”长期用药对患者而言也是一项不轻的经济负担。

而新通药物研发成功的帕拉德福韦针对以上两个难点进行改善。该药品采用靶向技术将治疗成分定向投放到肝脏,大幅降低了肾脏和血液中药物浓度。

“我们结合临床研究靶向性,使得药性在靶器官释放,在体内代谢、运转时没有药理性,不会对其他器官造成损伤。”李旭表示,而且新药的成本低,“老百姓用得起。”

资料显示,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超过2000万。该靶向药品核心制备技术已在美国、德国、欧盟、英国、法国、中国等13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

据新通公司负责人张登科介绍,该药是我省获批的第一个1.1类化学新药,也是我国第一个取得美国FDAIII期临床批件的新药,是我国肝靶向新药研究的重大突破。

如此一个意义重大的一类新药究竟如何诞生在一个民营企业之中?

 

选择药研 直面挑战

追溯到2000年,新通药物成立之初就选择从事化学药品,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产品注册、生物等效性试验、人体药代试验、I-IV临床试验、技术转让及咨询等业务。

“这个行业最高端、最有意义的是研发环节,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仍以仿制药居多。药物研发的放大效应很强。”张登科说道,每一次新药的研发都是一次挑战,从事药物研发让他和他的团队总有一种自豪感、使命感。

成立至今,新通制药公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产业链完整,包括新药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报和注册工作等新药研发中的每个环节。走出了一条中西兼有和仿创结合的新药研发之路。成立以来新通药物研究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和中药新药达100多个。

2009年,新通制药得到了国际知名风投机构的关注。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新通药物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向全球配置自己的研发资源,同时也面临研发水平向国际接轨的挑战。

此次获批进入临床的帕拉德福韦正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合作,新通药物将美国凯华公司的美国标准治疗药物引入中国。

“在将标准治疗药物引入时,我们面临很多难关。”张登科介绍,一方面,美方只提供部分技术,以及药物研发的部分步骤,并且该药物还具有基因毒性等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国内的技术、设备都有限,需要做大量的改良。

一项挑战再次摆在了张登科和他的团队面前。

 

热爱并坚持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从2011年8月立项,到2012年11月研发成功,帕拉德福韦在新通药物实验室诞生的耗时一年有余。这段时间,新通药物的研发团队习惯了通宵工作,周末不休息也是家常便饭。“我们一定是这栋楼里走的最晚的。无论什么时候,实验室都有人在做实验。”李旭告诉记者。

为了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新通药物立刻从研发部的制剂部门、合成部门、分析部门等抽调得力干将组成项目小组,再由技术总监统筹协调。

作为研发部合成室主任,李旭常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回到家中孩子已入睡。研发部经理张艳侠周末带着孩子加班也成为了那段时间的常事儿。

说起研发团队的敬业与坚持,张登科倍感自豪:“新通药物拥有一支高素质、来自国内外著名制药公司、多年从事医药研发工作的人员组成的团队。这支队伍年轻而有活力,坚持是这个研发团队的主要特点,正是这样一份热爱和坚持,才有了研发成果。”

最终,新通药物对这个项目进行多项改良,攻克数道难关:通过技术手段,替换了反应过程中毒性较大催化剂,降低了药物的基因毒性;通过技术手段使用国产试剂替代国外试剂,降低成本,收率提高一倍等等。

通过仿创结合,新通药物在改良过程中取得了3项专利。研究成果最终得到了美方的高度认可,认为杂质研究比他们研究的更细致。2013年10月,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据张登科透露,新通药物利用HepDirectTM专利技术研发的另外一个肝靶向创新药物,即治疗晚期肝癌的化学药1.1类新药MB07133,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中,有望今年进入临床研究。这两款药物的研制,对陕西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多年前,记者曾采访新通药物总经理张登科。他的一席话至今令人难忘:“认准事情就去做,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份坚持,张登科得以带领新通走过十几年风雨,走出一条以“创中有仿,仿中有创的创仿结合研究方式”的药研企业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