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融资贷款>企业报道>正文
企业报道

海祥洁净“聚分”技术 一“分”多得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30 16:32

 

海祥洁净从1998年成立围绕李彩琴的科研成果“聚分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凭借其分离工业流体气体的优异性能,已经在市场与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98年,身为高校老师的李彩琴只身创业,独闯市场,13年的路程中,曾累得几天没有合眼,也曾遭遇过背叛,吴彩琴却从未动摇过信心。“实在的付出,才会有人买你的单。”

 

一张图纸带来4000万收入

时间倒转到1998年,河南鲁山化肥厂是一家国家二级企业,由于生产中一直采用传统机械式分离设备,生产的液氨含油量在70-100ppm,无法满足很多客户的要求,如果采用对产出氨气进行再净化的方法,投资需200余万,正头疼不已。

当时正逢全国行业大会召开,李彩琴作为北京理工大学文革后第一批分离专业工学硕士,在会上对其学术论文《聚分技术与产业》作报告,论文中提到的聚结式超高效油分技术全国首创,分离精度达到0.001微米。报告刚刚结束,河南鲁山化肥厂就找到了李彩琴。

在了解了鲁山化肥厂的情况后,李彩琴迅速进行画图设计,并作出第一套设备装置,安装使用后,液氨的油含量稳定降至2ppm,远远低于国家一级品液氨含量10ppm的标准。而该厂液氨售价由过去的800-1000元/吨上升到1800-2000元/吨。按照一年产出4万吨的产量计算,该厂一年就增加利润4千万。比起巨大的收益,该厂的投资微不足道——李彩琴的报价只有16万。

也许16万很少,但这次经历带给李彩琴的启发却是无比宝贵的。“这是第一次将我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惊喜的发现,我的研究成果很有现实意义,并能实现巨大的价值。”

1998年10月,西安海祥洁净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成立。在创业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彩琴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3年后,海祥洁净作为优秀毕业企业,从创业园孵化器毕业。

 

 

聚分技术 一分多得

技术实力被行业认可

海祥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工业化流体高效分离的一种极有价值的高端工程技术,具有满足效率高、阻力低、杂质无、气体净、运行稳、无事故、产能高、设备少全部要求。“聚分技术”能最终实现工业化流体高效分离的一种极有价值的高端工程技术,它可彻底的、有效的从源头解决能源产业的伴生问题“产品损失、环境污染”。

海祥产品全是自己开发而非模仿的专利产品,在分离精度、运行阻力、使用寿命等性能上高出传统产品许多(分离精度是传统分离器的500倍),而且寿命也是国际知名品牌如德国超滤、美国颇尔的3-5倍,更为自豪的是大型、超大型甲醇高效聚分器在上海焦化20万吨、蓝天集团30万吨甲醇生产线建设中分别替代了国际最知名的品牌公司德国鲁奇、瑞士卡萨利分离器。世界上第一台合成氨工艺气除油聚分器、第一台合成氨低温氨聚分器、第一台大型甲醇聚分器、第一套聚分式合成氨低氨低惰装置、第一台联体式大型甲醇聚分器、第一台聚分式甲醇生产双“零”工业装置、第一台双高效超大型联体式甲醇聚分器等等都从这里诞生。

据了解,海祥第一次将国内优秀的全效能甲醇分离系统,成功应用于现国内最大规模60万吨甲醇及国际先进鲁奇甲醇合成制造工艺,并且采用西安海祥公司ksl甲醇分离塔之后,提高合成塔的装置能力,驰放气中的甲醇含量为0,减少污染,并且一年可多回收甲醇2.1~3万吨/年。

作为“原创”技术、“原创”品牌,海祥洁净并没有如期得到市场的接纳。因为海祥的高效聚分技术是专利产品,在此之前并无应用,因此被市场接受有一定的难度。而海祥的业务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也总因为是国内民营企业品牌而很难与国际品牌抗衡。

经过13年的发展,海祥的技术地位得到奠定,行业号召力也具备,行业协会以及学术界都给予李彩琴很多名誉。但在市场面前,这些名誉显得无力,海祥仍存在接纳度的难题。一面是名誉,一面是不被认可,海祥在一段时间内尝尽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

 

谁为我买单

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市场

李彩琴是一个务实的人,从而影响着海祥也成为一个踏实的企业。13年来,海祥没有捷径,一直依靠直接面对客户的方法来推销产品,虽然辛苦,但步子走得很踏实。客户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也举不胜举。依靠这样的模式,海祥的合同额,从第一年不超过50万,成长到现在一年的3000多万,每年承接的工程改造量达1亿。

但海祥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能源化工净化分离技术应用的未来市场比此远远广阔和深邃,工业流体传统分离导致的浪费和能耗分分秒秒都在产生。同时,设备造价昂贵也成为客户犹豫不决的原因。虽然明知道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品质提高,能耗降低,污染减少等等,但因为要购入设备而一次性投资资金,很多客户仍然犹豫不决。

“究竟让谁来为技术买单?”为此,李彩琴开始考虑海祥的商业模式转变。

“如果能够利用资本市场,有了更多的资金,我们可以自建设备,前三年给客户免费使用,但增产的产量给我们。”李彩琴和记者分享了她的思路:“还可以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持中心等等”,总之,要扩大规模,要上市,要跻身于强企行列,必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采访最后,李彩琴告诉记者,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品牌上处于弱势,因此国家政策的支持十分重要。“希望人们对中国技术有信心,给更多的民营企业证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