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再获城市大奖!千年古都展现超凡“西引力”来源:创新创业西高新发布时间:2021-04-13 13:52
小创了解到,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民生保障、国际化”六大板块。
获奖的背后
更值得关注的是
西安的这份“西引力”从何而来?
从招商引资成果看“西引力”
恒大重大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70亿元,预计竣工投产后年产值400亿元;三星电子新增投资80亿美元,累计投资260亿美元,带动引进相关配套企业110家。陕汽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70亿元,在谈商用车配套项目12个,竣工投产后将大幅提升全市汽车零部件配套率。通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全市生产总值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 。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不平凡的环境下,我市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建成发布“长安行—招商云平台”,多频次开展云推介、云洽谈,疫情期间开展云签约39场。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利用进博会、陕粤港澳合作周等重大招商引资平台,市级层面举办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集成电路产业合作交流会等产业招商活动,各区县、开发区也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全方位推介区域优势,不断提升“西引力”。全市2020年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60个、总投资4676亿元。
上个月,2021西安市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举行,活动总签约合同项目215个,总投资3037.30亿元。签约项目按“6+5+6+1”现代产业分:6大支柱产业项目112个、总投资1261亿元;5大新兴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259亿元;6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42个、总投资790亿元;文化旅游项目42个,总投资695亿元,签约项目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
从这一串串数据中不难看出,当前,西安正聚焦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等领域,招商引资一直在不断加码。
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的营商环境。2020年,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2429783户,新登记市场主体449235户,其中企业占比28.71%,比2019年提升13.98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体现着城市的潜力与活力,也牵动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纷至沓来,直接反映出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水平。优质的营商环境无疑是城市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打算上午办营业执照,下午去刻章,第二天去税务局申领发票,没想到一会儿工夫都办好了!”在西安市碑林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的拜女士拿到了企业开办“三合一套餐大礼包”(企业营业执照、免费的全套公司印章、税务发票),不由得感慨中心的服务贴心、效率惊人。
近年来,西安聚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目标不断发力,探索形成了一大批行之有效、具有示范作用的改革举措。
此项措施推广以来,我市先后向区县、开发区“整链条”下放行政事权118项,区县、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累计承接审批事项3173项,节省企业群众办事时间成本,最大程度释放了改革活力。
从城市发展机遇看“西引力”
机遇,始终是投资者目光聚焦之所在。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在于能否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机遇,在于城市能级提升的速度能否与企业发展壮大的“野心”相匹配。
2020年,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国家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开行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开行量达到3720列,已成为“运行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覆盖线路最广、服务项目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精品班列。
西安是西北首个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拥有北方第二大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377条国内、国际航线, 2020年还开通了洲际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实现航空货量井喷式增长,航空货邮量达38万吨,排名跻身全国十强。 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等“三中心一基地”揭牌成立。西安被列为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
城市因人而兴,企业逐人才而来。西安拥有普通高校63所,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6家,两院院士60人。2020年,西安引进外籍专家海归人士110人,引进重点产业领域的高精尖人才263人。 2020年西安收获众多荣誉。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名城、中国营商环境15个标杆城市行列、跻身双创第一梯队……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让更多人才愿意留在西安,成为西安建设的原动力。 当前,西安正在全力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在多重机遇叠加下的西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资源要素的汇聚,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西安正在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