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GDP增速领跑全国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有何绝招?

来源:创新创业西高新发布时间:2020-10-31 15:30

GDP完成1769.81亿元、

增长13.8%,

占西安市总量超过25%,

创2016年以来最高增幅,

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

2020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安高新区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活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呈现出量质双高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为抓手,释放区域科技创新动能、构筑硬科技现代产业体系,紧抓项目投资,不断激发市场潜能,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逆势上扬。

9月15日,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启明920”AI智能加速芯片在西安正式发布,这是西安高新区在智能芯片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今年重要的硬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高精尖科技成果的面世,是西安高新区聚焦“卡脖子”难题、着眼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有效实施支持硬科技创新源头、畅通硬科技转化渠道、培育创新主体等一系列举措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结果。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成功举办2020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通过加快推进高校院所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多点发力、多措并举,疏通堵点、破除难点,凝聚起资本、人才、企业等各方创新力量,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创新驱动点燃经济增长引擎,让新动能加速释放。

前三季度,作为高校院所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西安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紫光展锐丝路研究所、国微西安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新型研发平台已先后投入使用,西安电子谷作为校地融合发展产业加速平台已有8家企业入驻,为高新区汇聚起强大的创新力量;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推动创造创新的生力军,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增4家硬科技上市企业;作为人才引进培育的重要举措,2020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试点工作、2020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申报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成功引进优秀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207人……

 

沃土之上必结硕果。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智能芯片、AI智能测温系统、大数据追踪系统、64线激光雷达、着陆巡视器多光谱相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在疫情防控、“天问一号”发射升空、5G产业发展等国家重大事项及行动中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创新成果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同时,进一步驱动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产业向产业链顶端进一步迈进,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前三季度,陕鼓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达62.36%,再创历史新高;

铂力特发布的大尺寸金属3D打印设备BLT-S600正式进入市场,截至目前交付各类高品质航空航天零件超过700件;

9月28日,法士特第1000万台变速器在西安高新厂区智能化生产线顺利下线,标志着法士特变速器市场销量从百万量级向千万量级跃升……

走进西安高新区的各个工厂,

随处可见生产线上机器开足马力生产的景象,

 

全区工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疫情之下,全球产业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在西安高新区,以工业为龙头的产业经济却实现了逆势上涨,持续保持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西安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2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5.6%。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最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4.6%,较去年同期提高26.2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4.4%,半导体制造业产值增长67.7%,新能源制造业产值增长32.1%。

新兴产业的稳步增长,成为高新区显现巨大发展韧性和活力的有利因素。

西安高新区工业动力强劲原因何在?今年以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西安高新区相继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十条》《复工企业用工专项政策六条》等政策措施,全方位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政策保障。

 

高新区还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以硬科技驱动主导产业升级转型,全力打造“4+5+6+1”产业集群,建立以硬科技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以来,高新区着力聚焦产业生态构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产业集群要素融合聚集,发挥科技金融互乘放大作用,通过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和上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龙头企业招引项目和配套、搭建应用场景等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畅通产业循环,着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育链,向千亿集产业集群发起冲锋。

同时,西安高新区持续创新优化服务,通过亲商助企专员一对一、上门服务等精准助企组合拳,确保企业凝心聚力抓生产,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和一系列新兴产业项目的推进实施,西安高新区“4+5+6+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势。未来,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新材料、增材制造等六大领域,实施包括第三代半导体、云计算、5G、特高压、数控机床、航天动力、北斗导航、精准医疗、空天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在内的“十大示范工程”,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石。

10月27日,天气微寒,从西安西太路上放眼南望,西安高新区城市客厅区域塔吊林立不时挥舞着长臂转运材料,眼前尽是如火如荼施工的场面。驱车继续穿行,在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战场上,奕斯伟项目、三星二期项目、西安电子谷项目、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等工地上,大型机械轰鸣作业、工人们干的热火朝天……

“重点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新区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西安市“十项重点工作”,推进“五大建设”,实施“八大超越”,全面启动“两个率先”战略,聚精会神抢抓经济建设。
0
1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西安高新区新开工项目90个,69个重点项目已经竣工或部分投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2.3%。正是在这些大项目有力带动下,西安高新区有效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对全省、全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0
2

 

“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背后,凝聚着全体高新人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聚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出台《西安高新区“工建审批75日办结”实施方案》,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联合踏勘”等制度,开设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等方式,全方位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此外,高新区还通过每月召开调度会、每季度组织现场观摩测评活动等方式,全力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区掀起了项目建设热潮。 

0
3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建设中,西安高新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除了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西安高新区补民生短板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斐然。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区完成民生领域固投181.1亿元,是去年同期5.8倍。教育、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生态环保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的实施,使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高新区亦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1-9月,高新区优良天数182天,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生态文明建设换挡提速;沣惠绿道一期22公里建成开放,研究发布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测算成果,“硬科技、大生态、厚文化、国际范”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初具雏形。

发展是第一要务,前进永不停步。

在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

高新区通过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配套、

推进绿色发展、补齐民生短板,

让企业和群众共享区域发展成果,

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