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表面日益光鲜,可城市的里子———地下管线却欠账累积,问题错综复杂。正是因为地下管网标识手段的落后,为管理和运营、维护地下管廊,造成很大的困难。
2016年,刘刚带着RFID非接触感应技术决意创业,出于对这一项目的看好和信任,他的几个朋友分别离开从事十余年的行业,加入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了西安佰赛普讯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旨在解决城市隐蔽工程的电子标识问题,为各类管线标识“身份”。“佰赛普讯是一家成熟度高一些的创业企业,我们的创业团队都是70后,带着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做事情的想法投入创业。”
西电教授加入双创大潮
电子标识系统(Electronic Marking System)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美国3M公司为公共设施应用而开发,用于标识地下管线路由及对地下重要事件点进行定位。在中国,该系统也已成功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燃气、供水等多个行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性。
但伴随着这一技术被美国3M公司垄断和封锁,使用该手段进行地下管线的定位和标识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使用传统的标识方法做管网标识,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类:一是马路上贴标牌,直观但不美观;二是标识桩,经常丢,第三方施工以后就找不到;第三类是管子建设时埋一根铜线,把铜线引出地面,接上电瓶。探测时通过电回路产生磁场。但需要带相应的设备,还需要预埋线头在地面,其隐患可预知。
因此,这一市场存在明显痛点。突出的几个问题:地下管网定位、查找困难。“打开一个电缆井,里面的线多如牛毛。权属不清晰、重复性建设、马路拉链工程、管理体系多头管理、没有统一性协调的机制等问题普遍存在。”刘刚说,每一年,政府和管线单位在管线空间管理、路由走向、管线状态、权属信息、巡检普查方面都需投入大量物力人力。
刘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信号处理专业研究多年,其中,RFID非接触感应技术研究是他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课题。而RFID技术针对城市隐蔽工程的信号传递、处理有着巨大的意义。
更让刘刚坚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导火索是,美国某公司在垄断这一市场后,放言30年之内都不一定会有人超越他们。“这话听着太气大。”刘刚开始专注于这一技术的研发,孜孜不倦,历时近三年时间将技术原理打通。
抱着利用自己的技术替代进口进而使城市管线管理更智慧的愿景,刘刚决定创业。
另辟蹊径 登上泰山
2016年7月,西安佰赛普讯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高新区创业园注册成立。
除了刘刚以外,佰赛普讯的初创团队囊括了好几位“能人志士”。其中包括专门研究平台架构软件的博士、具有多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深谙行业营销的销售人员,以及有着多年上市公司运营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创业团队在技术、市场、资本运营方面各有所长,是一个结构合理、善打硬仗的创新型团队。
公司注册成立时,技术原理刚刚打通。注册成立后,刘刚马不停蹄,紧追产品进度。从技术原理,到产品小样,到拿出产品参展,到市场化推广营销,是漫长、煎熬的过程。“因为每一个数据,一个感知电子标识器远近信息、读取采集一系列的标定等等,都要经过反复的测试,才能拿出来。”
为了尽快将技术原理变为产品小样,刘刚和工程师们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伏案久了,眼花腰酸。为此他们特意买了乒乓球桌,脑力工作和体力劳动交叉进行。这样的日子持续几个月之久。
2016年9月中旬,是产品集中化开发阶段。程序打通后,需要匹配不同的芯片,才能支撑整个程序。刘刚找了很多供应商,购置了一批芯片。全部完成后始终无法测试成功,反复寻找原因后发现,购置的芯片有问题。这让他们的进程耽误了一个月之久。
无奈之下,刘刚找到上海的供货商。“器件供应商一批货3千,可我们测试使用只需要几十个,否则成本太高。这么少的量供应商不会卖的。”他们给供应商说好话,询问别的客户有没有余量,最终通过拼单,才买到了一批芯片。
“芯片风波”过去后,刘刚又遇到变压器的问题。产品中使用的变压器原本选择进口,但价格太高昂。为此他不断测试,选择国内产品替代,调整加工工艺。最终用自己的努力换来适合的变压器。
“虽然美国有技术,而且对技术路线封锁做得很扎实。但通过我们不断的攻克,另辟蹊径、登上泰山。”刘刚完全绕开了美国公司的技术,探索出新的实现方式。回忆起这个过程,他说“点点滴滴都是汗水”。
历时大半年,佰赛普讯的隐蔽工程感知系列产品即将面世。小批量产品刚面世,即获得业界的肯定和看好。据介绍,最近刘刚和创业团队一直在筹备参加4月底举办的国际燃气设备展,在这次展会上,推出自己的产品。
为地下管线装ID 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城市的隐蔽工程是指包括了供排水管网、燃气、热力、通讯线路、电缆等看不到的管线的工程。非可视环境下,对主干线路网定位数字化标示,形成整个的预警和综合解决方案。
佰赛普讯的电子标识器技术原理是在传统方式基础上,借鉴国际的一些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在新管子铺设的时候埋入电子标识器,旧管网则用非开挖方式埋设,易于施工且成本低。
“标志器是点状布设,而不是线向,施工很简单,一个点一个点埋下去,全封闭封装,采用PE材料,和大自然没有任何酸碱反应,理论寿命达到50年。”
更为重要的是,该标识器是无源的,无需安装电池。后期使用时,通过佰赛普讯的探测仪,给它传送能量发送信号,标识器就被激活,通过彼此信号的反馈时间和算法,便可获知管子的深度等信息。
“通过标识器,我们为每一个管子设置了唯一的ID号,相当于为每根管子办理了身份证号,在这个号上面可以附着很多信息,比如权属信息、什么管线、埋线时间等等,一个个标识器的点穿起来,就自动生成了管位图。”
对于已铺设的管道,则采用钉形标识器:通过管道探查技术找到后在管子的上方,微孔,放下标识器,回填。“这个方法施工很快,密度50米一个,也不会影响城市美容。”刘刚说。
信息探测后,通过探测仪形成后台数据,通过探测仪上传到信息平台,经过平台计算后,便可实现隐蔽工程的可视化。所有的管子都有了身份证信息产生数据,从此以后,地下管网就可以完全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管子埋下去30年50年都可以找得到,为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刘刚表示,这套系统的推出对城市的管理数据服务和资产管理都起到了良好的提升作用。
“这也是几个创始人背井离乡来到西安创业的原因所在。确实看到技术的先进性看到市场需求。社会价值经济价值都很大。”刘刚还告诉记者,其产品支持北斗,为这一行业彻底国产化打好基础。
智慧管网 为地下管线的生命健康把关
在做好单一产品的面世准备之外,佰赛普讯还开发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产品———智慧管网。
智慧管网旨在通过在关键节点部署不同的传感器,检测管廊的生命健康状况。在用标识器来确定具体时间范围的管线距离地表的深度以外,同时还有系列传感设备,比如通过管子泄漏产生的噪音去判断管子是否有泄漏,在管子的接口处分段布设腐蚀传感器,判断管网受腐情况。“我们的智慧管网就是感知这根地下管线它的生命健康状况。”
刘刚介绍,在关键节点,通过流量和压力一系列数据的组合型分析,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预警信息及维护保养信息。一旦出现爆管,还会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将在线监测管网运行的数据信息汇聚到一个平台上,准确地推送给市政的管理人员,告知其应去哪个区域关掉哪个阀门,在哪个地方设卡等等。甚至精准到现场开挖多深,这些都是智慧管网要起到的作用。
佰赛普讯针对智慧管网做了一个平台———管网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分为监测、数据消化共享、管网动态系统。数据交换可以共享,可以交互应用,交叉评估分享。每个数据不是一成不变,每一个传感器24小时在线,定期定点定位去发送不同数据。“彻底把管子的管理从静态到动态,让所有数据鲜活化。”
智慧管网,是佰赛普讯在单一产品的基础上,计划实施的第二个商业模式,未来将所有的技术囊括在这个综合的智慧管网解决方案里面。整个智慧管网的投入,对地下管廊的监督应用等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目前,产品已经开发完成。2017年市场应用将全面打开。“企业自身短期还是靠产品销售为主。智慧管网,有一个社会各界认识、认可到应用的过程。希望佰赛普讯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造福社会。”刘刚表示,佰赛普讯的使命是:技术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