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经济带来的是财产结构的重大变化,企业固定资本、金融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财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已经打破了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当下,企业应该以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为核心,促使企业更快地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企业竞争能力包涵许多因素,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并非每种能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有那些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即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企业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而构建的。而在核心竞争力的这几大构成要素中,最容易为消费者所感知的就是技术和品牌。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某个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而是其生产的产品,更确切地说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品牌。不管你的组织结构有多合理、战略有多科学、企业文化有多好,如果你的产品技术太落后或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消费者依然不会购买。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技术创新和品牌上来。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周期性和较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冒较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由于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专利制度和商业秘密制度的存在,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知识资源的难度和成本都比较大,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竞争者之间技术差距缩小的难度相对而言要大得多。正是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不仅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且还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保证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要保持知识产权的领先性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专利权制度来进行的。在专利权制度下,一个人或者企业的某一项创新技术在某个国家经过专利部门批准成为了专利,他们就可以在该国境内享有该项技术的独家使用权。企业在某个技术获得专利后,以其为基本专利,将其改进技术及外围相关技术均申请专利,形成一个由基本技术同外围相关技术一起构成的专利网,从而形成本企业强项技术的专利壁垒,使竞争对手无法突破。这些专利网实际上是堵住了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前进的正常道路,竞争对手要想不被这些专利网困住,就要从非正常的技术角度进行创新,绕过这些专利的障碍,但必然要耗费大量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当基本专利到期后,这些外围技术专利在美国仍然有效,依旧可以保证该公司在技术方面的领先性。
品牌主要是以产品的商标形式表现出来。商标是消费者与企业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桥梁,消费者一般不同企业直接打交道,而是通过产品的商标来认识企业的。消费者对商标的印象实际上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企业的印象,而一个企业的品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对于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它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产品的商标与其他企业产品的商标发生混淆,使消费者不能将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明显地区分开来,出现其他企业对自己企业“搭便车”的情况。由此可见,企业必须维持自己品牌的独特性。而商标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护品牌的独特性。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
自主创新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而自主知识产权又是创新的核心。随着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增加,市场上各类代理机构应声而起。在知识产权这个行业里,也不乏一些价值含量并不高的企业,只一味地追求专利的数量,导致了很多垃圾专利的产生。
行业专家表示,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就是商标和专利。就商标而言,仅仅是一个程序化的问题。而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及转化成生产力的好坏,跟专业代理人的经验非常有关系。如果一味地追求专利数量而不注重落地,不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而无法实施,最终的结果就是沦为垃圾专利———既不能助力企业创新升级产生效益,还浪费了国家的研发经费。
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树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准备在海外谋求发展的国内企业,更应该做到“产品出口未动,知识产权先行”。围绕准备出口的产品和技术,首先进行知识产权的检索和论证,提前申请注册商标和专利,把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有效降低。在许多国外的大企业中,几乎都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专利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专利律师和各科研部门的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经营和科研开发的情况,决定技术以何种法律状态投入市场。因此,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也应该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实现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另外企业还应制定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例如,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都应包含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要求员工承担对公司固有知识产权的保密义务和禁止同业竞争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