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细针密缕 精益求精

来源:发布时间:2013-05-10 11:38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可以理解为让工作更好、更优,精益求精,是指让工作做得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
  近年来,高新区创业园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对各个单位部门职责、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等情况进行梳理优化,全面提高创业园整体的工作效能。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细针密缕 以档案管理为抓手树规范
  
档案工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应工作的规范性,关系到工作开展的系统性。档案资源是宝贵资源,通过对工作的记录,引导日常工作规范开展。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是对日常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006年,创业园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了省级档案目标工作管理AAA级认证,2012年10月,创业园又顺利通过了省级档案目标管理工作AAA复审。成为采用新标准体系后,高新区第一家通过复审的单位。
  创业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档案工作,并归纳总结出各个工作环节最佳的工作方法,实现档案服务功能的最大化,以档案管理为抓手,规范创业园各项工作。
  在注重规范管理的同时注重细节管理。如何将庞杂的文件等各类资料科学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创业园将全宗档案按照其属性和载体共设置七个基本类目。不仅室藏档案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管理科学,归档率达100%。而且每一个类目都有严格的整理和排列方式,以此编号、组卷、归档,一目了然,十分便于查询和归档。详实、客观地记录了创业园的发展历程。
  作为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档案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格外重要。结合创业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业园内网设立“档案管理”栏目,通过互联网共享创业园档案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档案的目录,实现远程、异地查询档案,有效将档案查阅融入每一个人的工作平台,简化了借阅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渗透了档案对于日常工作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的精密化管理,使得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实时利用档案信息反馈得出的结论,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用制度、流程、信息将“人”“事”结合,在工作中体现成效。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使精细化管理步入常规化、规范化的轨道,与其他工作共同组成一个紧密的精细化管理整体。

精益求精 以打造虚拟平台为突破求创新 
  
 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
  作为创业园的精髓所在,孵化功能就是创业园的“拳头产品”。如何将产品转变为精品?创业园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将创新思维融入精细化管理方法。
  让服务再整合,空间再变化,思维再创新。秉承这样的思路,创业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打造了虚拟孵化平台。该平台拥有强大并保持实时动态的信息库,与创业园日常孵化服务工作同步进行,紧密结合,为企业和创业园打造双向交流的平台,做出了从无到有的实践探索。
  作为该平台的载体,西安创新网实现内容的宽广、纵深、延展的多维度扩展。创业园通过各方面力量推动、各部门协调,将常年积累的企业基本信息以及服务信息整合录入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平台将日常孵化服务工作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很多日常工作需要在网上平台完成,通过日常工作积累,企业库资料将不断详实、丰富保持动态更新。同时,孵化平台具有强大的搜索、检索、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政策定向推送、短信通知等,丰富的后台业务应用功能,使虚拟孵化平台的后台成为工作人员的工作平台。
在虚拟平台上,创业园将各类服务制式化,整体搬至虚拟孵化平台,并开通9大绿色服务通道,方便企业针对性查询、享受服务。经过制式整合、细化分析,服务功能更加强大。并且大部分业务都可在网上完成。
  在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虚拟孵化平台梳理优化工作流程、服务门类、简化程序,进一步提升了资源的匹配度,孵化服务手段。在工作人员数量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孵化地域得到扩展、孵化功能更强,孵化效能显著提高。流程更加简化,信息更加透明,实现了孵化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人”“事”结合 借助外力优化流程夯实基础
  
 创业园作为管委会的直属园区,承担着高新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孵化器发展与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培育、招商引智、园区建设与运营等工作。近几年,创业园发展速度迅猛,新的工作职能不断增加,工作难度不断增加。
  创业园建成基地面积近60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为租赁基地。为了确保基地面积的有效利用,降低空置率,有效回收租金。创业园一方面对负责租赁的员工实行激励制度,将他们的收入与业绩挂钩,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物业收费管理系统》,使物业租赁工作更加专业、规范,当企业有租赁需求时,工作人员只需在系统中相应的物业区域中按图索骥,搜寻适合企业需求的物业。同时,系统可帮助工作人员轻易在多个物业范围全局协调。在物业增多,信息庞杂,信息变更量大的情况下,有效增强了工作效能。近年来,创业园基地租赁持续保持在100%的满租率。
  与此同时,固定资产、财务的相应软件系统也同步上线,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专业化与规范化水平,直接在系统中无缝对接,在统计分析、合并报表等相关的工作业务借助软件功能更为详细、严谨。
  每年,创业园都会重新梳理业务架构,针对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重新调整、查漏补缺,将部门业务架构重新梳理、定位,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将职责职能具体化。值得一提的是,创业园制订了8项标准作业指导书,将各个职责职能具体化。作业书从目的、适用范围、职责、控制要求和方法、业务记录等若干个方面进行规范要求,不仅从制度上严格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也使得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更为顺畅。
  为了使现有的工作岗位承担日益增长的工作量,最大化发挥现有员工能力,节约整体人力资源成本,提高整体工作效能,今年,创业园通过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园岗位评价、优化岗位设置相关咨询。
   通过调研,创业园大范围了解员工对目前岗位职责的意见和建议,并发现,创业园业务快速发展和高效能员工供给不足之间存在矛盾。随后,在创业导师的协助下,创业园对岗位进行评估管理,提出岗位任职要求。
  一方面,从综合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每一个员工进行17项指标的细化分解,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素质清单。再将每一个岗位重新评估,用五项指标对所有岗位进行全面梳理,让员工知道自身岗位的具体需求。最后,对员工进行管理素质的评估,让员工了解自身在该岗位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学习、补充、完善。
  通过这三步,创业园对所有的岗位、人员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员工提高个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实现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通过种种措施,创业园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通过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用细针密缕、精益求精的态度,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塑造精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