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经济发展需从速度向质量转变来源:发布时间:2013-01-06 17:50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认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会议同时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对于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2012年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彰显了决策层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疲弱以及前期刺激政策的负面效果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遭到挑战。所幸的是,在决策层积极应对下,我国经济仍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2012年实现7.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基本没有悬念。但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增速的高低,而在于质量和效益能否有效地提升。因此,从“平稳较快”到“持续健康”的转变,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所做出的被动调整,更是为了赢得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辉煌的主动转型。 回首过去数十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展望未来,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经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同样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化率由17.9%升至51.3%,城市的兴起和扩张为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市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导入也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根据钱纳里标准,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虽然已经突破了50%,但与工业化程度相比依然相对落后,这既显示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空间,也说明了继续推进城镇化的必要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亦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然,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化已经进入后半程,未来的改革需要改变过去规模和速度优先的发展模式,要围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目标,实现更人性化地提高。 而在这一过程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切实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无疑是重中之重。就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未来除了要在城镇化过程中保障农村人口利益不受损害之外,更要让这部分人口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中去。我们相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纵深化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也将有效提高,从而逐步实现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率,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