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把握原则 找准时机 提高融资效率

来源:发布时间:2012-11-07 09:36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财政融资、银行融资、商业融资、证券融资。
      在如今金融紧控的条件下,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也就是企业的融资决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型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做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原则  投融资结合  投资带动融资  

     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银行融资是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贷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商业融资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证券融资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通向财务管理目标。
  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随着经济市场中不断推出有力的政策,从而其在规划自身的融资方案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选择。但是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制定的融资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企业进行融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规模 不可多多益善 还需量力而行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那么,如何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在选择资金来源方面,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时机 外部形势与自身阶段双重考虑  如何选择企业最佳融资机会?在不同的时机融资,所产生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在选择融资时机时,企业应结合外部经济形势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双重因素。
  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分别适合不同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另外,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比如,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提升 挖掘存量 注重积累  

选对了融资的规模和时机,企业的这一次融资将为企业带来莫大的收益。然而,融资是企业一项长远的课程,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信用的累积和存量融资的运用,逐步提升企业的融资效率。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选择金融机构时,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并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融资总有成本,存量筹资则帮助企业在成本上做到有效控制。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没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
  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企业从中获益的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融资决策时,谨慎考虑多种因素,使融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