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接轨国际 跻身全球性孵化培育体系

来源:发布时间:2012-10-30 15:41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创新资源的聚集、配置能力,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孵化行动才是走向明天的企业孵化器明智的选择。
       近年来,创业园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采取搭建平台、引入资源等举措,建立系统的国际化孵化培育体系,有效促进园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成效显著。
       同时,在“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的方向主导下,创业园将国际化工作推进进一步深化细化,全方位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走上国际舞台,在构建国际孵化网络和国际孵化器合作方面引领方向,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观念接轨
为企业打造“国际范儿”

       提到英国Brainspark投资公司中国总裁Edward Burman,创业园的企业都不陌生。Burman是创业园引入的第一位外籍创业导师。凭借其在风险投资、企业战略、国际商务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与深厚的行业资源,Burman先后辅导了园区内威盛电子等多家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制定国际业务发展战略、国际资源搭建等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威盛石油是创业园一家石油测井装备与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份额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威盛石油主动寻求转型,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创业园为公司对接了国际创业导师,负责为其调研海外目标市场、制定设计国际化发展规划、联系对接国外合作伙伴、并协助其与国际知名公司进行合作洽谈。通过一年多的持续工作,威盛已成功确定几家合作伙伴,在出口、生产外包等业务领域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渠道。
       如何让一个本土成长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融入氛围,迅速被市场所接纳?熟悉运作规律、具备国际化的业务水平等等,是企业走出国门必备的几样因素。
       无论是园区的国际化,还是孵化体系的国际化,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区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而要让企业走出国门,必要的培训与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创业园发展中心特聘请外国专家加入创业导师团队,扩大了创业导师服务的覆盖面,在园区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的过程中提供更加专业的辅导服务, 使企业在闯荡国际市场中更有“国际范儿”。
       同时,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于2000年获得了“中国APEC科技产业合作基金”的资助,建设成立了中国西安APEC企业孵化管理培训中心。
       12年来,创业园先后举办了近400期面向科技中小企业的培训,参加人数近30000人;同时还举办了5次面向APEC成员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论坛。这些不仅为创业园提供了在国际层面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为企业在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塑造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平台接轨
助企业跃上国际舞台

  多年来,通过给国外公司代工加部分本土原创结合的方式,园区企业五洲文化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游戏等领域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制作团队和一套成熟的市场体系。随着制作与销售能力的增强,公司希望进入价值链高端的研发环节。创业园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帮助五洲公司联系了美国硅谷的孵化器、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合作机构,为五洲公司提供赴美开设办事处的战略设计与落地服务。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洽谈中,预计2013年将在硅谷开设办事处,招募美国本土图形设计师,提供内容原创设计。
       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站在全球医药研发的前沿,力邦制药早在2000年就开始谋求在研发环节中引入更多国际资源。通过创业园的多方协助,力邦制药不仅成功申请到多项政府政策补贴,并于2005年在加拿大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一举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与国际形象,为公司的产品提升以及国际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业园,类似企业顺利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得益于创业园为企业量身定制国际化培训及导师帮助,还得益于创业园为企业营造国际化发展氛围,主动联系国际商业合作机构,在平台与政策上实现与国际接轨,促进企业国际化业务的开展,为企业搭建国际资源平台。
       近些年,创业园积极与国际商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寻求市场伙伴、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业务提供解决方案,着力构建孵化网络,帮助并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化尝试和开展业务。通过与硅谷BG STRATEGY咨询公司、纽约STGLP知识产权事务所、荷兰CHINADESK商业同盟等服务机构的合作,创业园还聘请国外行业资深专家帮助企业制定国际业务发展战略和国际资源搭建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创业园积极邀请有关机构召开政策说明会以及对接会,帮助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多维尝试与全方位发展。
       在创业园的帮助下,仅今年就有1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5家企业申报了省商务厅的海外市场拓展资金补贴,预计平均每家可获60%的费用补贴;另有300余家企业参加了各类培训与对接会,园区企业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正在一系列活动与宣传的带动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组织培训、提供导师服务、对接国际化发展资源、提供扶持政策等方式,一部分园区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业园积极引导企业大胆开拓国际化运营的思路,鼓励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进出口贸易、国际技术转移、全球研发、海外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业务,从而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在创业园的努力下,园区内多家企业取得了国际化业务的实质性突破,威尔罗根在海外设立合资公司并获得1.2亿人民币的合同订单;威盛电子已初步和一家英国知名石油设备供应商进入实质洽谈阶段。   

孵化接轨
国际化角色从参与到主导

  长期以来,西安创业园在国际合作领域,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共同孵化的探索。在共同孵化网络的建设和共同孵化业务的推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
  2011年3月,构成中国国际企业孵化器网络的九家国际企业孵化器(北京、天津、武汉、西安、成都、重庆、苏州、上海、广州)与香港科技园、中华创业育成协会及其下属的六家大学的创业育成中心齐聚上海,召开了两岸三地共同孵化网络的成立会议。与会各方就共同孵化协议讨论达成一致,并进行了统一签署,两岸三地共同孵化网络正式成立。两岸三地共同孵化网络旨在鼓励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分享、企业互动、技术合作与市场开拓。
       同年9月,通过借鉴两岸三地共同孵化网络的经验与模式,在APEC 基金的支持下,创业园联合亚太地区的近30家孵化器以及孵化服务机构,发起成立了APEC共同孵化网络。以多方参与、资源共享、运转有效的网络式孵化模式,推动孵化企业的外向型发展进程、提升孵化器的全球化服务能力、促进APEC区域科技资源的充分整合、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深入融合。
  这两个网络的发起成立,标志着创业园在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在国际科技合作舞台上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主导角色。
       在两个共同孵化网络的框架下,创业园的国际化发展下一步方向十分明确———与共同孵化合作伙伴合作,使孵化培育体系的建设和国际进一步接轨,从而实现园区企业在技术、业务、市场等方面与海外更彻底更深入的接轨。
       “与共同孵化合作伙伴将共同启动培训、投资联盟、更多针对性的产业对接、海外孵化基地等方面的工作。”创业园负责人表示,今年,创业园计划通过与企业或当地组织机构合作共同设立海外孵化基地、开展异地服务,并已开始尝试为企业搭建在荷兰的产品技术展示平台。“总而言之,在增强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促进跨国产学研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仍要做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创业园还是园区的企业,都要走上国际舞台,并且实现从参与到主导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