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新三板时代”即将来临

来源:发布时间:2012-10-30 15:36

  今年9月7日,新三板扩大试点启动仪式在位于北京金融街附近的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新三板扩容正式获批,首批扩大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仪式持续了半个小时。比起过去中小板和创业板,场面低调许多。

  新三板扩容的低调启动背后,是业界对其的不断争议。由于中小板、创业板高门槛、高发行价和市场资源过度集中到少数公司的问题,给新三板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各地场外市场建设曾经出现的混乱局面,也使得管理层在推进新三板时非常慎重。更直接的掣肘因素则来自于低迷的资本市场。
  也许是因为上述的种种因素,新三板的第一次扩容仅仅新增了三个试点园区,而不是扩大到全国范围;交易规则也沿用中关村时代的老规则体系。

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场外市场的历史实际上要比沪深股票交易所更早。虽然后者成为主流,但是由于审批制的存在,上市公司一直是稀缺资源。相比于数量有限的上市公司,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数量十分巨大,因此市场分层势在必行。
  早在2004年,中国证监会已经明确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上议程,新三板也被认为是多层次市场的重要一环。
  新三板相对于“老三板”而言,后者是一个为退市股票提供报价转让的市场,2006年深交所在承接“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平台维护工作时,利用了老三板的系统。新三板的俗称便沿用了下来。
  2007年,个人投资者参与新三板交易被叫停,只有机构账户才能继续进行交易。这样的措施旨在防止当时的炒作之风蔓延到新三板,同时也是对个人投资者的一种保护。但是失去交易活跃的个人账户之后,新三板的报价转让日益萎缩。以至于近两年来,大多数挂牌公司鲜有交易,个别转让的交易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试点六年来,新三板仅完成445笔交易,总成交金额不足4亿元。流动性的严重不足也影响了新三板的定价能力,不利于融资和PE/VC机构的退出。
  有专家指出,新三板流动性的不足缘于其股东人数的限制。在这个板块挂牌的公司属于“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如果其股东人数要超过200人,则只能选择在沪深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
  2006年,在中关村园区进行新三板试点的同时,证监会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非上市公众公司部,准备将股东超过200人,但是不在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纳入监管范畴。同时,公众公司部也在加紧制定有关的监管办法。但是这部证监会内部法规一直到6年后才正式发布。
  今年7月,《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允许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突破股东人数200人的限制。
  事实上,证监会拟建的全国性场外市场正式名称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目前新三板的管理虽然已经从深交所转移到证券业协会,但仍然是一个过渡期的架构。对于何时真正过渡到一个全国性场外市场,监管层没有给出一个时间表,但正在推进制度规则的研究。

证监会 完善市场准入和转板机制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2012北京CBD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证监会下一步将着重对北京中关村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制度进行调整设计,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进行完善,以形成适应全国性场外市场的全国制度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实有注册企业超过1300万户,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而到目前为止全部上市公司数量只有2484家。姚刚说,中国金融的结构性不平衡,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难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就成为促进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新三板制度设计上,姚刚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在北京筹备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运营管理机构;二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市场准入、股份转让、投资者适当管理、转板机制、市场监管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进行完善;三是按照“总体规划、稳步推进、稳妥实施”的原则,逐步将比较完善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纳入试点范围,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纳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9月7日,中国证监会与京、津、沪、鄂四地省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企业实现挂牌。扩大试点工作的启动是推进全国性场外市场建设的重要步骤,标志着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开始从北京的中关村园区走向全国。
  9月20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核准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
  新三板公司经营范围是“组织安排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的公开转让;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融资、并购相关业务提供服务;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住所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丁26号,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均为30亿元。

未来  值得中小企业期待  

     由新三板转板而来的东土科技日前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司也因此成为第七家成功转板的新三板公司。此前,已有久其软件、北陆药业、世纪瑞尔、佳讯飞鸿、紫光华宇、博晖创新六家公司成功转板。
  中科软、绿创设备、盖特佳、金和软件和大地股份这5家公司则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明确拟IPO。中科软于2006年1月23日挂牌,已在新三板挂牌6年多。公司今年中报净利润为4192万元,同比增长64%,居新三板公司榜首。2009~2011年,公司净利润由4888万元增至7884万元,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率。
  除东土科技外,安控科技也于今年5月18日 成功过会。虽然目前新三板公司成功转板的数量并不多,但统计数据显示,单就财务条件来看,目前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新三板公司多达30余家。一旦这些公司成功上市,投资者有望获得丰厚的回报。
  正是因为有着坚实的企业基础,新三板的未来发展仍然备受关注。作为中小企业踏入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新三板将为众多中小企业带来利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日前深圳也已经成立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和安信证券将分别参股30%、25%和20%,有消息称前海的部分税收优惠和金融创新政策将于今年年底落地。据了解,新三板试点园区基本都有返税、奖励、费用补贴等扶持政策。
  不仅是高新园区的政策扶持,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在银行的信贷额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一家挂牌新三板不久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只能从银行贷到500万元,现在可以贷到2000万元了。这应该是挂牌新三板带来的实惠。”
  券商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中海阳、现代农装、安控科技、北京时代、合纵科技等企业,挂牌前和挂牌后银行借贷规模差距悬殊。其中中海阳、现代农装和北京时代在挂牌前银行信贷规模分别仅为1148万元、800万元和3000万元,挂牌后,截至今年上半年,银行借贷的规模分别升至5.98亿元、11.45亿元和2.46亿元。安控科技、合纵科技挂牌前银行借贷规模分别仅为800万元和1000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则分别升至1.3亿元和6500万元。
  除了费用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银行信贷额度提升等好处,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在项目审批、拿地方面也会相对便捷。
  然而,这些优惠都不是最重要的,新三板最大的好处是融资功能,目前恰恰缺失。“好的交易制度是新三板的基础,不然新三板业务做不起来。现在大家积极挂牌新三板,就是押宝交易制度的完善,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预计明年交易制度将出台细则,做市商制度两年以后将会搭建好。”一位业界人士表示。
      10月11日,证监会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非上市公众公司主要包括公开发行股票但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非公开募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股份有限公司。
       证监会制定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此举意味着股东人数超过200人,但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将获得“准生证”。
       据了解,《办法》包括总则、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票转让、定向发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八章六十三条。考虑到股权明晰是公众公司监管的一个重要基础,《办法》修改了公司准入条件,第三条增加“股权明晰”作为准入条件。同时,鉴于“主营业务明确”的规定难以用一个确切的标准衡量,删除了相关要求。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办法》确定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范围,提出了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公开转让、定向转让、定向发行的申请程序。
       分析人士认为,《办法》的颁布,标志着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纳入法制轨道,新三板发展将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