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同意在高新区建立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是继上海张江、重庆、杭州、中南等之后的第八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2年6月6日上午,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隆重揭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与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共同为基地揭牌,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主持揭牌仪式,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致辞。揭牌仪式上,西安市市长董军作了表态发言,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同志与入区企业代表签约。
从批复到现在,高新区已累积为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引进企业30余家,引进投资近30亿元。其中,中国电信数字出版云基地、维塔士游戏外包、君兰动画、盛大文学、清华紫光数字出版等项目已签署入区协议;电子书方面,已促进了陕师大出版社与长风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出版社与区内企业的全面合作;形成了绿地SOHO、万汇大厦等16个企业聚集区,汇集企业300多家。
基地将充分利用陕西文化资源和技术基础优势,借助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政策,到2020年,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在高新区形成“产业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国际化特征明显”的“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引领陕西、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并使我省从新闻出版资源大省迈入新闻出版资源强省的行列。
在6日上午的揭牌仪式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陕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新闻出版事业特别是数字出版方面成果显著。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我国西部数字出版业发展,助力西安成为我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建设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进一步优化陕西文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基地要以国际化视野、开放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不断完善产业政策,积极创新体制,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建设基地,为陕西文化事业做贡献。”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表示,基地将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交流的新亮点、新经济增长点,给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生命力,为陕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引领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业创新、发展。
优势凸显
借助高新区园区、产业优势 打造全国数字出版示范基地
“建设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我省主投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我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将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西安市市长董军在揭牌仪式上说,“基地要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强化招商引资等措施,按照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多元化多层次招商活动,建设‘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记者获悉,基地将建成集内容原创、技术研发、数字加工、版权运营等一体的产业聚集区,以及集孵化培育、人才培训、平台运营的服务体系。目前,起步区的详细规划和建设手续报批已基本完成,其中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器综合服务大楼,将在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
“高新区作为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区内通讯、软件、文化等产业已具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基地建设经验和产业发展经验,为其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基地将积极发挥陕西省的科技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以及高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基础条件及出版资源,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努力把西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成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示范基地,实现陕西数字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
高新区具有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良好技术保障和一流的园区配套条件。首先,园区优势凸显,历经21年的发展,高新区综合指标位于全国88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其次,通讯产业方面,作为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信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承接高端通信产业转移、构建大通信产业体系、发挥通信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基本条件,通信企业数量在全国高新区名列前茅。特别是在无线通信领域,目前已引进了中兴、华为、美国安费诺公司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
再次,软件方面,西安软件园先后被认定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是目前中国四个拥有软件“双基地”的园区之一,目前已聚集了西安90%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自2001年9月开园以来,产业发展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速。目前已聚集了美国IBM、Sybase、Oracle;德国Infineon等研发中心百余家。在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领域形成以协同软件、未来国际等为代表的500余家企业行业应用软件企业集群;以手持终端、军工电子等领域为重点,形成龙旗、大唐电信等一批嵌入式软件开发企业;围绕金融、保险等领域的IT技术支持、BPO等现代服务业务,形成了以百胜、邓白氏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外包企业逾百家。
借助高新区地缘、区域政策、国家层面产业布局、区内产业等多方面优势,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将迅速起步、腾飞。
前景广阔
参与全球数字出版产业链竞争 引领“云时代”数字出版产业
“基地的建立对于我省新闻出版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说,“我们希望基地能够借助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参与到全球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在国际分工中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同时与国际行业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可以说,高新区雄厚、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为西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高新区一直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聚焦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截至2010年底,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过100亿元,兴办和聚集创意企业累计达2300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保持了40%的增长速度。其中从事数字出版业务企业300多家,产值超过30亿元。
目前,高新区已建成了“高新区创意产业核心区”、“唐延路创意产业带”等16个创意企业聚集区,引进了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一批出版企业先后入驻,同时聚集着以卓望信息技术(西安)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数字传媒企业,以西安纷腾互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企业,以及西安袖意无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手机游戏企业。投资建设了西安高新区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西安动漫游戏研发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网络游戏软件评测与认证平台,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晰、骨干企业增长迅速、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的局面,高新区也因此多次获得“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以西安长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安创梦数码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为例,其在高新区完善的园区配套、强大的政策资金支持、积极的产业引导下,获得迅速发展,成为首批获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继续聚焦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重点产业方向,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发展目标与文化创意产业累累硕果,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明确提出,将在高新区重点发展手机出版、电子书、传统出版数字化、数字动漫与网络游戏、网络教育、数据库出版六大业务板块,吸引、鼓励网络原创文学、数字地图、数字视频音乐三大产业板块,建设海量内容投送平台、基于版权保护交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出版人才培训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海外拓展与国际合作平台等六大服务支撑平台。打造特色突出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引领“云时代”的数字出版产业。
政策给力
省市区每年1.6亿专项资金 2020年基地年产值超千亿
“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抓紧制定‘西安市促进数字出版和印刷包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在搭建功能性平台、企业融资、人才培训、土地供给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有力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董军在揭牌仪式上明确表态支持基地快速发展。为此,陕西设立了省、市、区专项扶持资金,采取省市区联动机制,聚全省之力为基地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扶持基地重点项目,并建立健全优惠政策体系,吸引国内外企业聚集。
为了促进基地又好又快地发展,6月6日下午,高新区还举行了“首届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战略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全国九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快基地建设、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要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深入了解入驻基地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资金、项目支持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基地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数字出版处副处长王强在研讨会上说。
事实上,资金方面,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成立了30亿元的西安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基金,促进西安数字出版产业进入全球产业链。省市区还将按照1:1:2的标准进行资金配套支持。陕西省政府每年拿出4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西安市政府每年拿出4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西安高新区每年拿出8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数字基地建设。同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促进资金的落实。
政策方面,高新区将现行二十一条优惠政策打包延伸到基地的同时,制定了《西安高新区关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专项扶持政策,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支持、优秀项目奖励、搭建功能性平台、人才培训等,支持鼓励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通过以上政策、资金支持,到2015年,基地将实现引进企业300家,就业人数3万人,培育出全国知名的数字出版品牌,形成以数字出版产业为核心,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跃、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过1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建成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数字出版基地,成为全球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建立“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马东方 本刊记者 王亭 《西安晚报》记者 权全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