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高新区20周年系列报道(19)创新前沿 创业热土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9 17:47

资源是西安高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高新区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平台搭建,不断促进科技资源的聚集、融合和统筹,形成了较强的要素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体制机制与环境。

  一直以来,自主创新都作为西安高新区的魅力所在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科技资源、创新、创业情怀在这里融合,弹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汇成了一个个创业故事。

  20年执着培育

  造就百折不挠的创业情怀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算起,西安同维公司董事长弓亚斌已有至少16年的创业资历。“我是高新区的老人手了,在高新区二度创业,虽然创业的过程坎坷,在这16年中,我伴随高新区的发展,从没有想过离开高新区,这一块沃土是一个很有激情的地方。”

  弓亚斌在高新区两次创业,第二次创业他创办了同维科技,当他们倾注全力、耗时6年研发的国内首台瓷光电流互感器成功挂网运行,沉寂多年的同维再次引起外界的关注。这项成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高新区创造了充满活力生机的创业氛围,允许失败,鼓励挑战。最早进入开发区创业的人其实都是一类人,来自大院大所和国防工业单位的科技人员。新的体制让这些掌握专业技术的创业者的创新激情得到空前释放。

  正是由于这种鼓励创业、不怕失败的氛围与文化,无数个有滋有味的创业故事诞生在高新区。无论是刚刚毕业、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还是留学归国,拥有一番抱负的高端人才,都将发展的根深深地扎进了高新区。在这片沃土上,他们心无旁骛一心发展,用智慧和创新画出了一道道缤纷夺目的彩虹。

  鼓励有志之士到高新区创业的不仅仅是文化。高新区日渐完善的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是吸引这些创业者抛洒激情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目前,全区累计已建成4家大学科技园、20个综合和专业孵化器(8个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居全国第二位。初步形成了以“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为代表的从企业初创到成长、壮大的三级企业孵化体系。创新而完善的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已成为西安高新区的特色和亮点。

  高新区通过设立每年2亿元的创新基金,制定出台各类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以积极的财政手段,大力扶持和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2010年,高新区对区内企业和项目投入的财政资金达4.67亿元。通过采取孵化培育、军民融合、合作嫁接、院(校)企分离、改造升级等不同模式对企业的培养和扶持,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活跃创业氛围,科技人才创业、大学生创业、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在高新区日益增多。目前,西安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超过150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有8000多家。高新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创办企业12家,每家企业平均拥有2项专利,转化4项科技成果,有100多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在高新区诞生。  


  20年创新氛围

  造就科技研发“高精尖”特色

  科技企业是高新区的发展灵魂。高新区的创业者大多来自于高校、来自于科研院所,他们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性强,在行业内掌握着前沿技术。伴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高新区科技企业“高、精、尖”的特点使得他们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兴技术领域,高新区分别聚集了一批相关企业,形成了以技术领先、创新优势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集群。这些企业虽然个头不大,但优势在于技术的创新性强,成为推动高新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升级发展的一匹匹“黑马”。

  以卫星技术为例,西安星展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STARPRO系列卫星电视移动接收系统,采用高精度惯性测量、高精度GPS定位定向、高精度信号跟踪等关键技术,对星准、跟踪快、价格低、安装方便、可靠性高,未来将广泛应用于车载、船载等移动电视接收领域。西安展意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了RTK-GPS实时多维测量系统、无人机遥控遥测系统、ZY-Ⅱ型火(箭)炮初速测定雷达、光纤多路传输装置、GPS/北斗便携用户机、双模(卫星/恒星)综合测向仪等多项高新技术产品,把世界先进的卫星数据应用领域的IC部件和微波射频器件引进中国,致力于卫星数据应用以及雷达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截至2010年底,仅在创业园就已有10家从事新能源替代技术的企业。西安祺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甲醇汽油行业内唯一一家具有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资格的企业。西安迅湃快速充电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业界技术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和车载直流变换的解决方案,特有的控制与驱动技术和特殊的结构设计,令设备单体功率达到创纪录的100kW,使得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成为可能。

  对技术的痴迷和对创新的执着,造就了高新区科技企业占领科技前沿的实力。为了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保持可持续发展,高新区通过出台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区新增知识产权申请数量达17113件,同比增长36.8%,占到省、市当年新增知识产权申请量的74.5%、87.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850件,占到省、市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5%、54%。企业累计制定或取得国际标准制定权15项,制定国家标准197项、行业标准174项。

  20年实践摸索

  走出科技资源统筹自有模式

  无论是科技创业人员,还是创业者手中的科技项目,都是高新区最为宝贵的财富。如何将这些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直以来是高新区在思考的课题。

  通过20年不断地实践和摸索,高新区已然走出了一条自有的科技资源统筹的模式。

  目前,高新区以企业孵化培育和产业技术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建成完善的企业孵化培育体系,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围绕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的引进,园区各类研发机构聚集数量已超过200多家。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新型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新型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园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省内8所“211工程”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陕西工研院、西北工研院、陕西电子工研院、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等6家省内工研院开展产学研合作。

  据了解,高新区与市科技局合作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场”去年底启动建设,今年3月1日建成试运行,4月2日正式启动运行。科技大市场通过 “一网一厅”建设(即大市场网络平台和服务大厅),可为企业提供资源展示、技术交易、仪器共享、人才创业、政策落实、企业融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等方面60多项服务。运行两个月来,科技大市场在聚集西安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科技企业、专业机构资源,推进科技资源的统筹转化方面成效明显。

  今后,高新区将以“一区十工程”为重点,全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先改先试区和核心承载区,成为全国科技资源聚集和辐射中心。计划到2015年,将高新区建成科技资源聚集力更强、创新创业更为活跃、科技服务更为完善、辐射能力更为突出的统筹科技资源核心区,成为带动关天、辐射全国、对接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新业态产业策源地,跨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示范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