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年大开发 西安大发展【西安晚报】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9 17:42 十年艰辛历程,十年顽强拼搏,十年科学发展,十年书写辉煌。 西部大开发十年后的今天,西安不变的是华夏故都、历史名城的底蕴,西安巨变的是山水之城、幸福之都的内涵。 这十年,是西安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这十年间,西安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谱写了西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篇章。 成就篇 生产总值翻了两番 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今年6月初,乌克兰电视台记者亚天感受西安十年快速发展的变化,不禁赞道:“我觉得西安非常美,比我们乌克兰的首都基辅美丽、发达很多!”而就在此前一个多月,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在西安采访后发出感叹:“这哪里是在采访,这是在体会幸福!” 而“震撼”、“惊讶”、“感叹”等词汇高密度地出现在记者们的报道中。中青网记者闫莉青更是直言道:“真的不想走……” 其实,西安人民的切实感受更直接,也更深刻。十年间,西安生产总值从577.29亿元增加到2724.08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14.1%,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西部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从577.29亿元到突破1000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4年时间,而去年一年的增幅就超过700亿元,西安已经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十年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增加到4744美元,十年翻两番,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从39.48亿元增加到331.34亿元,增长7.4倍,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长23.7%。经过十年科学发展,西安的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48.7%,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 《钱江晚报》副总编辑张亮8年前曾到过西安,然而当他再次来西安时,看到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大水大绿越来越多……感慨道:“现在西安已经不仅是适合旅游观光的城市了,同时也是适宜休闲旅游和居住的城市。”《乌鲁木齐晚报》编委李红时隔9年再到西安,过去的印象完全被颠覆:“西安明明在西北,却已经不是原来印象中的西北了。这里规划很现代,风景很美丽。” 说到西安的美,每个西安人都能如数家珍,环城公园的婆娑树影,曲江南湖的盈盈水面,浐灞生态区的大片绿荫,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风格多样的城市建筑,蓝天下悠然见南山,绿水旁垂柳拂衣袖。而这一切正是西安坚持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的成果。十年间,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726.41亿元,是西部大开发之前50年总和的8.3倍。 十年来,西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82.66亿元,是西部大开发之前10年的12倍。使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86平方公里增加到395平方公里,扩大了一倍多。城市道路总长度达2297公里,增长1.35倍。西安园林绿地面积达9553公顷,是10年前的两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2%,提高4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44.99%,提高6.99个百分点。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备,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去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04天,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成果斐然 发展新活力蓄势迸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戴安娜来自塞尔维亚。在6月份的西安之行中,她尤其关注这座古老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几天下来,她流露出对西安的喜爱之情:“这座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现代化气息很浓,环境也很优美,比起北京、上海,更适合人们居住生活。”“西安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说到西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产业强市,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致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使之成为引领支撑西安经济腾飞的主力军。2009年五大主导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321.48亿元,比2004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西安国企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有42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105家企业或办事机构,与18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贸易往来。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12.1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分别增长7.8倍和3.2倍。 去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赋予了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历史使命。这无疑给西安的科学发展聚集起新活力,是西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率先发展新的历史机遇。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城市幸福感温暖人心 《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侯军和西安非常有缘,他说:“我平均每年都会来西安一次,我很羡慕这座城市的老百姓。西安人太幸福了。”《中国青年报》副总编潘平在西安期间亲自体验了一番市民的晨练:“晨练的西安人中,有不少年轻人都在其中,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西安的城市生活节奏更舒适。”潘平十分羡慕西安的老百姓:“现在西安人正在享受城市快速发展建设带来的成果,免费公园更多了、交通更便利了、生态环境更优美了,真没想到西安是座这么宜居的城市。” “以人为本”,“为民、利民、便民、惠民”是西安市十年来持之以恒的执政理念,并把这样的理念落实在实践中,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增收,下大力气促进居民增收。十年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99元增加到18963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203元增加到6275元,增长1.85倍,年均增长11%。安居才能乐业,十年来,西安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4.3平方米增加到2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6.8平方米增加到57平方米。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去年,西安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被评为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干部群众奋发有为 城市创造力日益焕发 《澳门日报》助理总编辑杨永权谈到西安的发展感触颇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就意味着找到了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孙凯对西安的未来充满信心:“西安有其他任何城市都无与伦比的魅力,我看到了历史底蕴和现代都市发展两者间的完美融合,相信西安会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城市。”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全市上下思想不断解放,眼界胸襟更加开阔,广大干部群众展现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迸发出巨大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而这正是西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原动力。西安经过十年的发展,其城市的创造力日益焕发出来,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当中,十年前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排名还在后面,而这几年来,位次不断前移,其增速已连续3年位列前茅。 西安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智慧能力是西安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目前正越来越强劲。 经验篇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发展新思路 西安十年大开发,换来了十年的大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先导。西安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从最初提出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四化”理念,到明确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奋斗目标,再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新要求,西安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西安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根本的变化,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必须抓好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题。对西安来讲,只有发展才有实力,只有发展才有地位。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科学发展的思维谋划开发,用科学发展的理念优化开发,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统筹开发,用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开发,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继续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西部大开发的最终目的。必须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把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作为紧迫任务,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在西部大开发中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西部大开发的强劲动力,也是西安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西安的发展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西安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开发,冲破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变革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释放各种生产要素的巨大力量,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西安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始终坚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评价标准,把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作为最大的主题,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十年来,西安靠着这样的经验,克服了无数困难,战胜了严峻挑战,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创造了辉煌业绩;今后十年,西安将对这些经验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发扬光大,使西安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奋进篇 西安迎来希望十年: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安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用好这些机遇,将推动西安在四个方面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十年以后,西安将是什么模样?又将给市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未来十年,西安的目标是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度提高,西安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成为最佳人居城市,在2020年,西安将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经济上台阶:人均GDP达1万美元 未来十年,西安将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推动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确保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的思路,加快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把西安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抓好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有规模的主导性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公共交通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抓好城市供水、供热、供气、防灾等市政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西安的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万美元以上,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生活水平上台阶:5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未来十年,西安将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最终目的,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要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继续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使群众生活更加富裕。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带动战略,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 “平安西安”建设,使群众生活更加和谐安宁。 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环境上台阶:创建最佳人居城市 未来十年,西安将进一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将西安建设成生态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 要以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秦岭迎面坡绿化建设工程,为西安构建可靠的生态屏障。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增绿工程,大幅度增加林草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扩大城市水面,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舒适的工作和居住环境。要以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秦岭自然保护区、沣渭新区为重点,抓好生态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要积极推进两个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模步伐,继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继续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全面提高西安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2.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城市标准;到2020年,建成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之城,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生态胜景,实现创建最佳人居城市目标。 大西安建设上台阶: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未来十年,西安将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将大西安之美多方面展示给世人。 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全面启动、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尽快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框架,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市特色、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要抓紧制定大西安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空间扩大、城市布局完善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要坚持“实行新旧分治、优化城市布局,保护古城风貌、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城建思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展现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要积极策划和举办国际性重大活动,不断推动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西安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国际化主要指标得到较大提高;到2020年,一些优势领域国际化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化城市的水平,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西安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未来的西安必将更加辉煌、人民必将更加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