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华峰在高新区和沣渭新区科技资源统筹座谈会上指出
7月13日,西安高新区与西安沣渭新区联合举办科技资源统筹座谈会,邀请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0多位专家,为高新区和沣渭新区拟将联手打造的“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特区”出谋划策。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兼沣渭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强调,要通过建设“特区”,达到科技人员创业意识再解放, 科研机构能量再释放,以及科技设备和设施开放。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明华,沣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康军,沣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璟出席座谈会。
座谈中,岳华峰首先介绍了建设“特区”的战略构想及举措。他说,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西安有全国第三的科教实力和全国第一的军工资源,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
但西安经济发展与之极不匹配,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科教实力的“溢出”效应,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提出,高新区将与沣渭新区联手打造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特区”,将统筹整合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资源,实现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鼓励军工单位将民品业务分离出来,大学、科研院所将其所办企业分离出来,以独立的市场主体进入“特区”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入区,增强科技资源的聚集效应。
岳华峰说,希望通过建设“特区”,达到科技人员创业意识再解放, 科研机构能量再释放,以及科技设备和设施开放。科技人员创业意识再解放: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从体制入手,营造低成本、高质量、适合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环境,激励科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科研机构能量再释放:发挥科研机构的力量,进行深度合作,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一系列适合机构能量释放的科技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技术交易、研发中试、风险投资、人才服务等平台,促进“军民分离”、“校企分离”,研制更适合市场的产品;科技设备和设施开放:探索科研机构的设备、研究设施的开放共享问题,促使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的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大型仪器、检测平台、通用设备等科技设施,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利益共得,使科技设施发挥出最大效益。
座谈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认为,“特区”应建设成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还可以建设成一个国际合作区,特区内的机构能够与国际知名的大学、科研机构对接,令中外的先进技术、市场信息得以互相了解。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认为,“特区”应特别注意环境的建设,这不仅是科研环境,还包括人居、生态等全方位的环境。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孙继威说,军工研究所民品的开发和成果转化迫在眉睫,希望“特区”为产学研三方面的信息沟通搭建平台,令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院所的信息共享。另外,很多专家认为,“特区”应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新的科技成果、新兴产业可以放在这一区域里,一方面为其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一区域里进行考验,看其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同时,专家们希望,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并设立一定的扶持资金,以促进“特区”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