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区报道>正文
高新区报道

抢抓发展机遇 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9 17:38
尊敬的袁省长、尊敬的王秘书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隆重召开“加快推进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动员大会”,这对于西安高新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来自各方面的严峻竞争与挑战,进一步抢抓机遇,聚合力量,提振信心,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就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有关情况向大会作以汇报。
  一、立足现状,总结经验,夯实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发展基础
  西安高新区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系列跨越,探索了一条在内陆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办好科技园区的成功路子,成为我国体制机制灵活、人才资本密集、创业创新活跃、科技产业发达、现代气息浓郁的先进高新区和国家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
  2008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据快报统计,全年实现在册口径营业收入2410.6亿元、工业总产值1546.5亿元,分别排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第4位和第5位,较2007年分别提升了4位和3位。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57.8%;生产总值618.5亿元,占到全省的9%;新增知识产权申请7765件,其中发明专利1551件,占全省的41.1%;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省的1/3左右;新成立企业2786家。全年,高新区平均每天成立企业8家、转化科技成果3项、申报知识产权21件、实现税收2910万元、引进内外资金4600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西安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持续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连续多年拉动西安经济增长超过了4个百分点,对省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产业发展不断聚焦,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通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光伏、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和创新型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三是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多种服务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8000多项。权威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西安高新区创新能力居107个国家级各类开发区第三位。四是聚集了国内外大量高端资源,累计注册企业12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900多家,世界500强及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及研发机构60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4家,以及包括2400多名留学人员、1.5万名博士硕士、14万大专以上毕业生在内的25万名就业人员。五是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高成长性的中小科技企业。2008年,高新区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总部类企业有4 家,过50亿元的企业9家,过10亿元的企业32家,过亿元的企业210家,数量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回顾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高新区的建设成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大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也是西安高新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经过长期的发展实践,高新区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了“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企业是发展的载体和关键,人才是发展的保障和根本”的基本经验和认识。十八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探索的开发经验,构建的创新体系,形成的人才队伍,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高新区管委会向十八年来关心、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省市职能部门、有关区县、在陕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向十八年来在高新区各条战线上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所有高新区员工和入区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分析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把包括西安高新区在内的六个国家高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这既是对西安高新区发展成绩和发展潜力的肯定,也为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照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标准和特征,我们认识到西安高新区还存在着主导产业不突出、大型骨干企业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聚集不够等问题,同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等知名科技园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同时,西安高新区又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去年以来已有10多家外企把其在国外的研发机构及生产线转移到西安高新区;从国内看,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逐步推进;从陕西、西安看,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是省、市高度重视一流园区建设工作,分别成立了省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西安市协调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力度空前的《支持意见》;省市相关部门针对两个《支持意见》也出台了操作性很强的贯彻落实措施。所有这些,都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造了良好环境,带来了重大机遇。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当前,高新区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既要肩负国家赋予的“四位一体”的历史使命,又要肩负全省、全市“观念创新的前沿、体制改革的先导、经济增长的引擎、技术创新的源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谐社会的示范”的发展重任,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要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努力当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排头兵。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过研究和论证,西安高新区确立的发展定位是:在全球范围内,要形成在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要成为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新兴业态的引领区,形成在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在中西部地区,要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省全市范围内,要成为产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度转移和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平台。
  为此,我们将以培育形成“一流人才、一流企业、一流服务”为重点,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实施五个创新计划,建设七个园区(基地),打造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两个“万亿元产业带”。从2009年到2010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2010年全区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增加值达到850亿元,累计新增知识产权2.5万件,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从2011年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2015年全区营业收入达到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累计新增知识产权达到8万件,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从2016年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2020年全区营业收入达到30000亿元,累计新增知识产权达到12万件,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过千亿元的高科技大型企业集团达到2-3家。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扎扎实实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重点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跃升上取得新突破。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西安高新区主导产业的突破口,在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形成优势。要以中兴、华为、龙旗、海天等企业为龙头,以现有290多家通讯企业为支撑,紧紧抓住3G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把西安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通讯产业“第三极”。要以美光、应用材料、华新丽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西安半导体产业园和现有60多家半导体光伏企业为依托,使高新区半导体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要以富士通、SPSS、炎兴、英飞凌等企业为龙头,以西安软件园现有的780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和正在规划建设的4平方公里的软件新城为依托,打造“西安软件与服务外包”国际品牌。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以比亚迪、法士特、西电、陕鼓等企业为龙头,以现有的110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要抓住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振兴的机遇,以省医药集团、金花、东盛等企业为龙头,以现有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为依托,建设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业态上取得新突破。要以即将开工建设的省科技资源中心和现有的18个专业孵化器、4个大学科技园、65个工程技术中心、700多家投资中介与技术服务公司为依托,实施百千万科技创新创业、龙头企业扶持、瞪羚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支撑、知识产权推进等五大计划,发挥每年2亿元创新基金和每年2亿元风险投资担保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聚集。要紧盯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交叉融合的新趋势,以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游戏动漫、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为重点,以创业研发园、国际软件园、创意产业聚集区和正在积极申报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为依托,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带动性的创新型服务业,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型服务业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取得新突破。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完善产业链和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招引高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业和总部企业为重点,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到2010年,新引进国内外投资500亿元,吸引世界五百强和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达到100家。要支持科技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市场上融通资金、吸纳人才、开拓市场、提升技术,使高新区成为本土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快捷平台。要在现有100多个大型企业总部聚集的基础上,深化推广“总部+基地”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西安高新区成为中西部最有影响力的总部基地。
  四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在产业园区化承载、功能国际化提升上取得新突破。要以创业研发、草堂科技、长安通讯、先进制造、企业总部、出口加工区B区和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七个新的专业园区(基地)的开发建设为重点,抓好首批129个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专业要素聚集,使之成为高新区乃至西安市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建设新亮点。要按照国际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文化品位,努力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个最具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科技新城。
  五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投资环境、聚集高端人才上取得新突破。要以贯彻省市两个《支持意见》为契机,以新的一厅式办公和零收费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和效能革命,打造国内一流的投资软环境。要发挥人才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好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营造适合一流人才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打造中西部人才高地。到2010年,使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达到15000家,百名院士在高新区参与创新创业,留学人员创办企业800家,硕士以上人才达到2万人,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高新区自加压力,积极应对,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6.8亿元,同比增长25.2%;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5.6%;实际利用内外资56.5亿元,同比增长28%;知识产权申报2030件,同比增长6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5%。我们决心,通过努力全面完成营业收入31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56亿元、知识产权申报12400件等年度目标,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30% 以上的增速,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宏伟而艰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开展以“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一流园区”为载体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打造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全省全市人民的期望,为建设创新型陕西和西部强省,为推动西安城市价值充分兑现和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