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李玮琛还是一个留学德国,在德国宇航局任职的技术宅男。说起技术头头是道,他的成长轨迹就是上学、毕业、工作。
工作关系使他接触了有关生物信号的技术项目。生物信号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技术,他希望靠自己学到的东西将该技术应用到不同的地方。“这个项目有些搞头。”有了这个念头的李玮琛有些坐不住了,他和同学、朋友交流、讨论,进一步确认了自己想要创业的想法。“当时觉得,必须尝试,不想错过。”
作为一个技术宅,李玮琛行动之前谨慎地考虑了很多,他和朋友反复讨论,直到确定这个项目值得一做,并且找到了愿意合作的创业伙伴,此时,李玮琛终于可以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2014年9月底,李玮琛辞职回国来到西安,租用一个朋友的办公室,和两个创业伙伴共同展开创业。10月份,他在网上看到了“创途在XIAN”在西安揭牌运营的消息,通过路演,成为第一批入驻项目。
说起第一次路演,李玮琛记忆深刻。“我们把项目的方向最初定在了智能家居。路演结束后,创业园的副主任岳利敏就来找我聊,他婉转的说,智能家居的方向不大适合。”李玮琛被建议尝试一下残疾人的方向。这个建议让他茅塞顿开。在和创业伙伴讨论后,一致同意将产品方向转变———DTing佩戴手势识别设备项目随即产生。
曾有过志愿者经历的李玮琛知道,聋哑人的世界很独立,由于没有有效方式方法来与健听人沟通,导致该群体被主流社会孤立,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让他们与健听人士的有声世界渐行渐远。DTing通过将无声世界的手势手语翻译成有声世界的语音或文字等形式,来打通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从而解决无声群体面临的各种生活困难和导致的社会问题。
转眼间,李玮琛在“创途在XIAN”创业已有5个月,比奇科技DTing可穿戴手势识别设备项目完成原型机的制作,得到了种子期资金支持,项目进展非常顺利。
“‘创途在XIAN’给了这个项目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有很多活动,我能认识很多人,会得到很多来自不同的层面和行业的建议。这些建议针对性很强,对团队、产品、公司、管理、法律财务等直接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些对于一个技术宅而言是梦寐以求的。”李玮琛说,他很喜欢在培训过程中和“创途在XIAN”内外的人交流,为项目积累资源。
而在“创途在XIAN”,李玮琛收获的还不止是这些。“回国发现,这里正在发生看得到的变化,很多人都在尝试做创新,我们也可以生产出国际水平的产品。”在“创途在XIAN”,有很多和李玮琛一样的留学生,他们带着想法、创意、技术回国,一头扎进创业浪潮,累并享受着。
“我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创业者非常有热情、激情,他们比起我们,压力更大,但仍然义无反顾,我倍受鼓舞。”在“创途在XIAN”的帮助下,在创业同伴的鼓励氛围中,创业对于现在的李玮琛而言,不仅是自己的一个梦想,更是一份责任。一句不愿错过,也许是一种冲动的创业之举。但在“创途在XIAN”,这条路走得温暖和坚定。